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其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物遮蔽、残留物积累、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及各类动物的作用。利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废水的方式,充分发挥了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的再污染,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适用于处理水量不大、水质变化不很大、管理水平不很高的城镇污水,如农村中、小城镇的污水处理。人工湿地作为一种处理污水的新技术,需要更细致地分析不同地区特征和运行数据,以便为将来的建设中提供更合理的参考数据。吉林市昌邑区大荒地村现有六个自然屯,规划将在2012年年底前,将合并为一个较大的小康村,并将逐步实现城镇化(小康村将沿奉士河两岸建设)。因此,污水管网将以小康村为中心进行建设,从而达到污水统一收集的目的,最终采用奉士河河岸的人工湿地达到污水处理的目的。对于目前暂不能动迁的自然村,采用已修建的明渠进行污水收集,最终流入奉士河河床湿地进行自然净化处理。人工湿地有着较强的自净能力,但是,吉林的冬季非常寒冷,冻土层较厚,一般的湿地大约有半年的时间处于冬眠状态,几乎起不到污水处理的功能。为此,大荒地村根据本地区气候特点选择建设“潜流型人工湿地”,从而解决一般湿地冬季不能运行的问题。目前大荒地村还没有建设污水处理厂,村内排出的废水未经任何处理即排入排水干渠,并且近大荒地经济快速发展,导致了村内污水量的增加和排水明渠水质的恶化,直接影响了当地的环境卫生及农作物的质量。建设污水治理工程对改善奉士河水质,有效改善投资环境,完善大荒地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