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空观念是指学生对具体历史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一种观念。具体包括了时空知识和时空态度与能力两个维度。七年级是学生第一次以通史的形式来学习历史知识,学生能否通过七年级的学习,把握历史时序性,掌握一定的时空观念,对学生初二初三以及高中阶段的学习有重要影响,因此,在七年级阶段就注重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便尤为重要。行动研究开始之前,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学生时空观念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对问卷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显示:学生缺乏基础的时空相关知识;学生缺乏使用历史年表、历史地图等工具或策略来学习历史的能力;学生缺乏跨时空思考历史事件的能力。根据问卷调查发现的问题,选定行动研究为具体的研究范式,并制定了行动研究计划。整个行动研究按计划进行了两轮,第一轮教学行动中,运用历史地图、历史简表、图片等工具,探讨这些工具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策略,第二轮行动研究开始前,根据学科组教师听课后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以及第一轮行动期间的课堂观察,对行动计划进行深入修改,选择学生比较喜欢的方法来进行第二阶段的教学行动,并渗透进去不同纪年方法以及历史年代的计算等相关内容,探求培养七年级学生时空观念的最佳策略。本文分别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与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为例,分别展示两轮行动的具体过程。研究表明,在运用历史地图培养七年级学生时空观念时,可以向学生详解地图;配合地图进行上课;适当安排绘图作业;对多张地图进行对比;多使用课本或地图册地图。在运用历史时间轴、历史年表培养七年级学生时空观念时,应当注重时间相关基础知识的讲解;穿插历史时间轴绘制的作业;运用教材的历史大事年表进行考前总复习。在运用历史图片、历史简表的培养七年级学生时空观念时,可以运用历史图片对课本知识进行辅助说明;对不同图片进行对比;运用历史简表对章节内容进行梳理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