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取太原市区为研究区域,以1:2.5万彩红外航空影像为信息源,在MAPGIS环境下根据解译结果绘制城区绿地图,并建立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对各种绿地类刑的斑块大小、形状、分形特征以及整体格局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了太原市区绿地的景观格局特征。结论如下: 1.城区绿地斑块大小分布极不均衡,8种类型都是以小斑块为最多。8种类型斑块大小分布中,7种类型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单位附属绿地和公园绿地占总面积的比例最大,优势较强。单位附属绿地斑块数量虽多,但平均面积小,因此较公园绿地破碎化程度高。 2.形状指数1(S11)随斑块面积的增大而减小;形状指数2(S12)随斑块面积的增大而增大。居住绿地与圆形最接近,形状较紧凑;行道树与圓形相差最大,形状较松散。前者有利于储存能量、养分和增加生物多样性;后者易于促进斑块内部和外部因子的相互作用。 3.各种绿地类型的分维数均小于2,说明整体上这些景观组分斑块边界的褶皱程度都较低。生产性绿地的分维数最小,防护绿地的分维数最大,接近于1.5,说明生产性绿地的边界格局最简单,防护绿地的边界格局最复杂。 4.各种绿地类型面积悬殊不大,故均匀度较高,优势度较小。居住绿地的破碎化程度最大,公园最小。城市村落分离度最大:单位附属绿地和居住绿地分离度最小。景观组分类型斑块数多样性(1.31082)<景观组分类型周长多样性(1.39592)<景观组分类型面积多样性(1.69751)<等概率情形下景观组分类型多样性(2.07944)。因此景观类型周长、面积与斑块数分布都极不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