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此许多高校获准招收翻译专业的本科生以来,打破了英语专业独自培养翻译人才的格局。这也使得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处在一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尴尬境地。由于课时少、教材单一、专业师资不足和教学模式的缺陷等客观原因使得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效果备受诟病。如何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一直是一线翻译教师和学者关注的焦点。作为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继承和发展,翻译工作坊被认为是能有效提高学生翻译能力的教学模式。在200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的文件中,官方第一次明确提出把它作为翻译硕士的教学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翻译工作坊亦可以作为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有效模式加以应用并探讨其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影响程度。翻译工作坊发轫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国内外的学者都曾对它的应用效果进行过研究。它被美国的多所大学所采用,被认为是一种注重实效、有助于培养译者能力的教学模式。近年来,香港、台湾和中国大陆的多所学校对它也青睐有加,不断有研究成果问世。结合他们对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作者把这一模式分为三个阶段:翻译前、翻译中和翻译后,每一个阶段都给学生分配明确的任务,从而让学生在大量的翻译实践中通过不断的讨论与合作来完成翻译任务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提高翻译能力。为了研究翻译工作坊对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效果及其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影响,作者提出了两个假设(1)就教学效果(教学目标达成度、动机激发、兴趣培养、课堂参与度等)而言,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2)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如语言能力、文本能力、学科能力、文化能力和转换能力,特别是语言能力和转换能力。为了探究这两个假设,作者对宿州学院英语专业的99名大三学生进行了为期16周的教学实验。这些学生被分成两个班,其中实验班48人,控制班51人。在实验班采用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控制班则采用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在实验中作者采用了前后测试、问卷和访谈等研究工具。在实验结束后,作者对所收集的数据利用SPSS17.0进行了数据分析,同时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以了解他们对这一教学模式的认识和翻译能力提高的情况。研究结果显示,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对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效果比较明显;实验班学生的翻译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特别是语言能力和转换能力。同时通过访谈,作者还发现由于实验的时间比较短,所用的教材虽然有多种文体,但学生的语篇能力、学科能力和文化能力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在文章的结论部分,作者还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供今后的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