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发生于支气管粘膜上皮的恶性肿瘤。肺癌的病因至今尚不明确。云南省是我国肺癌的高发区,特别是宣威地区的女性肺癌发病率居世界首位,前期相关研究显示宣威地区肺癌的高发可能与燃煤中含有大量的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导致人吸入烟尘后肺部出现炎症反应有关。参与肺部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可分为促肿瘤类因子:IL-6、IL-8、IL-17、RANTES和MIP-1a;抗肿瘤类因子:IL-4、IL-13、IL-2、TNF-a, IFN-γ;促进血管生成及纤维化类因子:VEGF、b-FGF, MCP-1、IL-12、IL-5。还有比较特殊的有IL-10,其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两面性,既有利于肿瘤的生存又能抑制肿瘤生长。本研究探讨纳米二氧化硅与人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细胞)的关系,探索炎症反应在肺癌发生和进展中的作用,为肿瘤寻找合适的标记物奠定基础。方法:1、分组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式,在1640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粒径纳米二氧化硅,通过不同粒径纳米二氧化硅刺激人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细胞),并于24h后观察其形态学大小、细胞结构的改变;浓度为10μg/mL、25μg/mL、50ug/mL进行实验,一次性刺激24h后,经过离心后取上层清液。2、采用Bio-Plex悬液芯片系统检测纳米二氧化硅刺激BEAS-2B细胞24h后培养上清液中促肿瘤类因子:IL-6、IL-8、IL-17、RANTES和MIP-1a;抗肿瘤类因子:IL-4、IL-13、IL-2、TNF-a、IFN-γ;促进血管生成及纤维化类因子:VEGF、 b-FGF,MCP-1、IL-12、IL-5;同时具有促肿瘤及抗肿瘤作用炎性因子IL-10的水平变化。3、收集宣威地区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非宣威地区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各20例、健康女性的外周血20例,按照不同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进行统计,经过离心后取上层血清。采用Bio-Plex悬液芯片系统检测血清中促肿瘤了类因子:IL-6、IL-8、IL-17、RANTES和MIP-1a;抗肿瘤类因子:IL-4、IL-13、IL-2、TNF-a、IFN-γ:促进血管生成及纤维化类因子:VEGF、b-FGF, MCP-1、IL-12、IL-5:同时具有促肿瘤及抗肿瘤作用炎性因子IL-10的水平变化。结果:1、纳米二氧化硅刺激下BEAS-2B细胞形态学改变:纳米二氧化硅刺激细胞24h后,与对照组相比,在镜下观察可见实验组细胞生长状态欠佳,细胞体积增大,部分细胞胞质内可见空泡样改变,细胞边缘变钝、不规则,50ug/mL浓度下部分细胞出现漂浮。2、纳米二氧化硅致BEAS-2B细胞炎性反应:各浓度刺激下,不同粒径的纳米二氧化硅可引起BEAS-2B细胞上清液中抗肿瘤类因子:RANTES因子在30nm组与50nm组之间存在差异性(P<0.05)。促进血管生成及纤维化类因子:、EGF因子在对照组与30nm组之间存在差异性(P<0.05),IL-12因子在对照组与30nm、 50nm组之间存在差异性(P<0.05);同时具有促肿瘤及抗肿瘤作用炎性因子IL-10在对照组、30nm组、50nm组各组之间均存在差异性(P<0.05)。3、宣威地区女性肺癌外周血:宣威地区女性肺癌患者、非宣威地区女性肺癌患者以及健康女性血清中抗肿瘤类因子:IL-6因子在正常组与宣威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P<0.01),IL17因子在正常组与宣威组、非宣威组之间存在差异性(P<0.05)。抗肿瘤类因子:IL-4因子在正常组与非宣威组之间存在差异性(P<0.05),IL-13在正常组与宣威组、非宣威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P<0.01),IFN-γ在正常组与宣威组之间存在差异性(P<0.05);促进血管生成及纤维化类因子:VEGF因子在正常组与宣威组、非宣威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P<0.01),b-FGF因子在正常组与非宣威组之间存在差异性(P<0.05),IL-12因子在正常组与宣威组、非宣威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P<0.01);同时具有促肿瘤及抗肿瘤作用炎性因子IL-10在正常组与宣威组之间存在差异性(P<0.05)、在正常组与非宣威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1、纳米二氧化硅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有刺激作用,能促进支气管上皮发生重度不典型增生,可能与肺癌发生有关。2、通过检测炎症相关及纤维化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状态可在一定程度上提示患者病情变化。3、宣威女性肺癌患者外周血存在差异性表达的细胞因子,可能与云南宣威女性肺癌的高发原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