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的性别意识对译作的影响——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看The Color Purple的两个中译本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gyogf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出现“文化转向”的翻译研究与女性主义相结合的产物。西方女性主义译者从性别研究角度出发,揭示了长久以来翻译研究中对女性的歧视现象,她们将翻译视为一项政治行为,在翻译中尽量使女性在语言中显现,从而达到让世人看见和听见女性,从而提高女性社会地位的目的。女性主义译者强调原作和译作,作者和译者的平等地位,重新定义了传统译论中的忠实标准,并提倡通过增补,劫持,加写前言和注脚等翻译手段来彰显自身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自女性主义翻译理论问世以来,大批女性主义翻译家和理论家,如苏珊妮·哈伍德,谢丽·西蒙,路易斯·梵·弗洛托等都为该理论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西方女性主义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传入中国,随后对我国的文学批评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但直到2002年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才引起国内译界的重视,各类核心期刊上陆续出现了探讨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的文章,这些文章主要集中于对理论本身的梳理介绍,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置于中国语境下的实践研究并不多见。  小说《紫色》是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代表作,也是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的经典著作之一。本文以女译者陶洁和男译者杨仁敬的《紫色》中译本为研究对象,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角度出发,探讨译者的性别意识对他们的译作产生的影响,进一步总结中国女性译者与西方女性主义译者的不同特点,并从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方面探讨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  本文共由六章组成,第一章介绍了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及论文的组成结构。第二章探讨了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在西方和国内译界的发展情况。第三章介绍了西方女性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及其与翻译研究相结合的过程,重点阐述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观和具体的翻译策略。第四章是对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及其小说《紫色》和两位译者陶洁和杨仁敬的介绍。第五章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角度对两位译者的选材动机,译者序,译文主体部分进行对比研究,分析译者的性别意识在他们的翻译过程中产生的不同影响。最后在总结部分指出相对于男译者杨仁敬,女译者陶洁在翻译过程中能够更准确地解读原作,在女性情感,女性审美,生理体验方面彰显出更强烈的性别意识;中国女性译者呈现出不同于西方女性主义译者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中国女性译者翻译女性主义小说的目的是出自个人对女性的同情,并非将翻译作为政治武器来提高女性地位;她们在翻译理念上相对温和。究其原因,作者认为是由于在社会历史背景方面,中国并没有出现过独立的女权运动,在文化背景方面中国女性译者深受传统翻译观念尤其是忠实这一翻译标准的影响所致。
其他文献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已成为指导我国小学科学课教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新课标十分重视科学探究,将其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亲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要:学案导学是时下新课改形势下,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载体。但不少教师由于理解的偏差往往使用起来流于形式。本文从观念的支撑到导学的方法、以及作业的布置角度进行论述,探讨在学案导学的教育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  关键词:学案导学;人本主义;建构主义;思维提升    一、问题的提出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为中心,对学生实行满堂灌。以教为主体一直在挤压着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位
汉语典籍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典籍英译是提高中华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在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典籍英译的研究也成为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