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价上涨与通货膨胀相互关系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un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每次通货膨胀都伴随着粮食价格的大幅度上涨。研究人员和政府部门对粮价上涨与通货膨胀之间关系的争论也一直存在。上述争论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粮价上涨引发食品价格上涨进而导致通货膨胀。另一种观点认为,通货膨胀通过农户存粮行为变化、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提高等因素导致粮价上涨。其中,持第一种观点的人较多,并且在很多学术期刊上都可以见到这样的观点。弄清楚粮价上涨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将直接关系到政府重大政策的决策问题,同时还将牵扯到宏观治理和经济过热问题。有鉴于此,研究上述两者之间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论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分析。第一,首先对粮食价格的概念进行解释,再利用统计数据分析我国粮食价格波动的总体特征;然后解释通货膨胀的概念并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变动趋势进行探讨;最后对粮食价格和通货膨胀的具体变动作图进行对比分析。第二,论文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计量方法,通过对粮食价格和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粮食价格和不含粮食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N)实证分析后,得出粮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的关系。第三,通过对上述计量结果的分析得出结论:非粮价上涨导致粮价上涨,同时非粮价上涨对通货膨胀起着关键性作用。第四,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简短的结论和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如果实行单纯的、外生的比较优势战略发展国际贸易,可能会陷入比较优势陷阱,不能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比较优势战略主要考虑贸易静态利益,而忽略了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等动态贸易利益。产业内贸易理论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该理论揭示了隐藏在贸易现实背后的动态利益。进入21世纪,中国与东盟各国的产业内贸易迅速的发展,而国内各地区的对外贸易中产业内贸易
产业集群所具有的强大竞争优势早已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英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16个国家参与了集群的研究和讨论。发展地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的不断发展及完善,我国税务部门在组织收入、调控经济等多层面所发挥的作用也日渐突出,任务也趋于繁重。税务工作的必要性和税务特有的职能特殊性
在当今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不仅是企业、产业和区域竞争的根本和核心竞争力的来源,而且对区域经济转型和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等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