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PTrunk——基于SIP协议的NAT穿越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xqm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与电信网络不断融合的背景下,VOIP技术在互联网中变得也来越重要,网络中对传输语音视频数据的需求在不断增强。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加速了互联网中IPv4地址不足,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技术应运而生。虽然NAT技术解决了互联网络IPv4地址不足的问题,但是同时NAT对VOIP技术带来了新的挑战。随着多媒体协议(例如SIP属应用层协议)的引入,多媒体资源的路由将分为网络层的路由和应用层会话的路由两部分。通常内网都布署了NAT设备,而普通的NAT设备只能对网络层的IP地址进行转换,对应用层协议是不感知的,因此会导致应用层与网络层地址信息不一致,造成通信无法建立。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VOIP是否可以成功应用于互联网的重要一环。本文即研究如何使语音视频数据透过NAT网络进行传输,以及通信在NAT网络中如何建立,如何设计并实现一个可行的SIPTrunk应用程序,并对其进行测试,最后对结果进行总结。
其他文献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数码产品的日益普及,个人数字多媒体文件的数量与日俱增。如何利用现有多媒体技术挖掘这些文件中蕴含的丰富信息,为用户提供形式更加新颖、功能更
随着异构网络的不断融合,以及多种无线接入技术长期并存的趋势,多连接技术能够支持多接口终端保持多个网络连接同时通信,将广泛应用于未来异构网络中,各国际标准组织都展开了
本文对运动图像增强与网络环境下图像信息跨尺度分析与融合进行了研究。图像增强是指根据特定的需要突出图像中的重要信息,同时减弱以及去除不需要的信息。网络环境下图像信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实现物理层的互联互通,业务层的相互渗透,具体表现为在技术上趋于一致,且都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图像等综
无线感知反应网络,由大量具有数据采集、处理、无线通信能力的微型低功耗感知节点及反应节点通过多跳通信的方式组成,协作完成大规模复杂的监测和控制任务。由于无线感知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