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庐山地区新元古代地层与构造演化研究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qjun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扬子块体东南部的“江南造山带”是扬子与华夏两个古老块体于元古代时期碰撞而形成的巨型构造带。庐山地区是“江南造山带”构造体系中最复杂的区域之一,对于分析整个“江南造山带”的构造演化至关重要。以同位素年代学研究为框架,采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岩石学与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收集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调查及实验测试,系统解决了庐山地区新元古代地层与构造演化问题。本论文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新认识,其中主要结论和创新性成果如下: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限定了星子岩群原岩的沉积下限是806Ma,定位于武陵运动(820±Ma)构造转换面之上,属于板溪期沉积地层。本文最新的研究结果改变了前人将星子岩群作为扬子古块体东南缘出露的古老变质结晶基底的观点,也基本否定了将星子岩群作为“庐山变质核杂岩”的古老变质核的前提。同时,此最新成果也证实前人关于观音桥片麻状花岗岩与星子岩群之间的侵入关系需要重新审视。利用SHRIMP锆石U-Pb定年方法精确测定了汉阳峰组的成岩年龄为838+4Ma,将汉阳峰组定位在武陵运动(820±Ma)构造转换面之下的双桥山群下部层位。结合筲箕洼组和汉阳峰组的年代测定结果及地球化学成分和产出构造环境分析,将筲箕洼组与汉阳峰组统一划分为一个多期喷发的新元古代早期滨海-陆相裂谷型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组合,可以与皖南溪口群下部,以及湘东冷家溪群下部相对比。庐山垄筲箕洼组细碧角斑岩化岩石组合从构造环境到形成时代与“江南造山带”中皖南伏川蛇绿岩、鄣源超基性岩、湖南文家市基性岩类似,可以相互对比。首次根据野外观测以及地球化学分析确定庐山地区在~840Ma正处于大陆边缘弧后裂谷火山口附近的位置,属滨海到陆相环境,是火山弧向弧后小洋盆的过渡区。火山喷发以裂隙式间歇喷溢为主,伴有强烈的爆发作用。庐山地区出露双桥山群横涌组和计林组。双桥山群横涌组以上层位原岩形成时限稍晚,最可能在832~823之间。横涌组原生沉积构造特征表明本组沉积环境属较为活动的海盆环境。计林组属海进体系域至早期高水位体系域形成期间沉积的凝缩层。庐山地区保留的南华系地层不全,较明确的只有莲沱组与南沱组。莲沱组基本层序特征构成海进相序,南沱组反映冰川后退-前进交替特征。对庐山地区局限出露的新元古代仰天坪组粉砂质泥岩首次开展了较深入研究。根据有限的同位素定年结果结合野外层位关系将仰天坪组初步划定为横涌组与莲沱组之间的新元古代地层。通过对仰天坪组野外特征分析,结合地球化学成分构造环境投图的结果,推断仰天坪组沉积环境是新元古代板溪期火山弧后的深水海盆。在总结前人“江南造山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本文最新的高精度同位素年代学结果,重建了庐山地区自新元古代早期至南华纪的年代地层格架,提出了“江南造山带”中、东段包括庐山地区在内的新元古代构造演化模式。
其他文献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逻辑归纳法对徐州奥体中心在江苏省第十八届省运会后的运营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其在场馆运营中的不利因素,提出在今后的发展中要构建徐州奥体中心
近年来,功能多样性和谱系多样性为探究群落构建机制提供了新方法。为了更准确地了解海南岛高海拔热带云雾林群落构建机制,该研究以海南岛霸王岭热带云雾林为对象,测定7个环境
通过实验检验了车辆追随条件下,不同音乐条件(无音乐、轻音乐、DJ音乐)对驾驶员注视凝缩以及危险反应时的影响。结果表明:(1)职业级驾驶员在轻音乐条件下的危险反应时比DJ音乐条件
小爱同学、天猫精灵、9420,你是否熟悉这些召唤名称呢?智能音箱在近年流行起来,开始走进千家万户.这种让用户可以用语音命令形式操控的音箱,有时候确实挺方便,用户只需要语音
本实验以牙龈卟啉单胞菌作为研究对象,选用野菊花粗提物,研究野菊花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的生长是否有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对牙龈卟啉单胞菌胰酶样蛋白酶(
男性患者64岁,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出现右下肢疼痛,对症治疗后缓解,1个月后出现间歇性跛行及足趾坏疽,以右下肢为重,症状逐渐加
目的探讨脑电图检查在颞叶癫痫伴精神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8年7月我院确诊的颞叶癫痫伴精神障碍患者45例,所有患者进行常规脑电图、视频脑电图和
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所下降,而学生自主命题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教师在学生自主命题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呢?文章通过教
状语是阿拉伯语中常见的语法成分。阿译汉时如何处理阿语状语是阿语翻译课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试从语法成分、句法结构及其位置等方面对该课题进行初步探讨,旨在为学习与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