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印两国互为邻邦,是亚洲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中印两国的经济增长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因而对中印贸易的对比研究意义重大。但关于两国对外贸易的对比研究多以服务贸易为主,相比之下,货物贸易的重视程度不够。进入2000年,中印两国在货物贸易方面均有了不同幅度的提升。近十几年来,印度历届政府对货物贸易的发展越来越重视。2014年,莫迪当选印度总理以来,更是提出了“印度制造”口号,而且通过放宽投资政策等手段吸引外资。从贸易总量来看,印度与中国存在不小差距,但印度在货物贸易方面是否有可能追平中国,印度货物贸易的发展是否值得中国警惕,这些仍需探讨。另外,印度还是“一带一路”倡议沿线的重要国家之一,研究中印两国货物贸易的对比也可以更好的为两国货物贸易往来提供建议。本文立足于世界经济与贸易地理的基本理论,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以及图表法,从国际市场和双边贸易角度对中印两国货物贸易进行了比较。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无论是进口总额还是出口总额,印度均明显落后于中国。两国商品结构差别也较大。中国的出口和进口商品结构均较为集中,印度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均比中国的分散。(2)中印出口贸易重心均在亚洲,并且两国共同的主要出口贸易伙伴有美国、中国香港、德国、荷兰、英国、新加坡。中印共同的主要进口贸易伙伴相对较少。中印两国在共同的六个主要出口贸易地区的货物贸易竞争以SITC8(杂项制品)为主。(3)中印两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均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除此之外,中国的SITC7(机械及运输设备)、印度的SITC0(食品和活物类)也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4)中国对印度的货物贸易长期呈顺差状态,并且顺差呈增长态势。中印两国出口到对方市场的主要货物类别的差别较大。中国以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印度则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初级产品为主。(5)中印货物贸易相互依赖程度仍比较低,中国出口对印度的依赖程度呈缓慢增长态势,而印度出口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呈缓慢下降态势。但目前印度出口对中国的依赖程度略高于中国出口对印度的依赖程度。(6)中印在对方市场上长期具有竞争力的货物类别差别较明显。中国在印度市场上长期具有竞争力的是SITC5(未另列明的化学品)和SITC6(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印度在中国市场上长期具有竞争力的是SITC2(非食用原料(不包括燃料))、SITC4(动植物油、脂和蜡)。(7)印度目前的整体贸易状况不足为惧,但印度货物贸易发展的潜力还是比较大的,中国应保持适当的警惕,并提高自身的贸易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