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BMSCs移植对继发性肢体淋巴水肿的治疗,明确BMSCs移植治疗肢体淋巴水肿的疗效和影响疗效的因素,探索肢体淋巴水肿治疗的新方法。方法:(1)手术和放射相结合法制作兔后肢淋巴水肿模型.(2)通过梯度离心法和贴壁培养法获取、分离、提纯BMSCs,并进行标记和鉴定。(3)BMSCs移植:肢体淋巴水肿形成后,将BMSCs和VEGF-C蛋白注射到兔后肢手术创伤并射线照射区域及水肿软组织中,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4)检测指标:①肢体体积变化的测量,②微淋巴管计数,③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C、flt-4,vWF等,④荧光定量RT-PCR检测移植组织中Flt-4、VEGF-C及vWFmRNA的表达,⑤Western blot检侧Flt-4、VEGF-C及vWF蛋白。(5)统计学处理(SPSS10.0软件)。结果:成功制作了慢性肢体淋巴水肿的动物模型,掌握了各个环节如淋巴管及淋巴结的切除、放疗的剂量及范围、淋巴水肿模型制作过程中的观察测量等的技巧。手术与放射相结合的方法制作慢性肢体淋巴水肿动物模型是可行的,较可靠,本实验造模成功率在81%。肢体水肿体积的变化情况:各组肢体水肿体积比较,经过方差分析,治疗前,P>0.05;治疗1周后,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P<0.01,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治疗3周后,P<0.01,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P<0.01,故可认为各组总体均数不相等,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组内不同时间肢体水肿体积比较,A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比较,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其余不同时间比较,均为P<0.01,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B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比较,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其余不同时间比较,均为P<0.01,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C组不同时间比较,均为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D组不同时间比较,均为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微淋巴管计数:根据免疫组化法检测Flt-4,对淋巴管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计数微淋巴管数目,各组为淋巴管计数同一时间各组之间比较,治疗后1周,B组和C组比较,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间比较,均为P<0.01,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周,B组和C组比较,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间比较,均为P<0.01,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周,各组间比较,均为P<0.01,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治疗后4周,各组间比较,均为P<0.01,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同一组内不同时间比较,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移植后28天荧光定量RT-PCR检测移植组织中Flt-4、VEGF-C及vWFmRNA的表达:各组间比较,VEGF-C/GAPDH,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LT-4/GAPDH,P<0.01,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vWF/GAPDH,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检侧移植组织中Flt-4、VEGF-C及vWF蛋白的变化:各组间比较,经过方差分析,VEGF-C/β-actin,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LT-4/β-actin,P<0.01,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vWF/β-actin,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手术与放射相结合的方法制作慢性肢体淋巴水肿动物模型是可行的,较可靠。2、BMSCs移植可明显增加新生淋巴管的生成,促进淋巴回流网络的重建,通畅淋巴引流,减轻甚至治愈肢体慢性淋巴水肿,对慢性肢体淋巴性水肿的疗效较好,是有着较好前景的治疗方法。3、BMSCs局部移植治疗肢体淋巴水肿是安全的,移植后1周未在其他脏器发现标记的干细胞,移植组织内未发现淋巴管瘤或血管瘤形成,各组移植组织荧光定量RT-PCR检测vWF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侧特异性血管标记物vWF的变化,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干细胞移植对血管新生影响不大。4、局部注射VEGF-C蛋白对淋巴水肿有治疗效果,但长期效果不如干细胞移植,两者结合可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