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iDAR/INS组合导航的室内移动机器人定位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m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实现高精度定位是实现移动机器人智能化的重要一步。相比于室外机器人室内环境下工作的机器人对定位精度的要求更为苛刻也更难实现,本文采用自主设计Mecanum轮全向移动机器人为研究平台,采用LiDAR和INS传感器研究在室内环境下的组合定位方法。首先,对组合定位所采用的传感器进行建模,同时设计传感器数据的处理方法。包括定义坐标系,分析LiDAR工作原理,然后采用S-G滤波器对传感器信号降噪处理,以及采用IMU辅助的运动畸变去除的算法。在此基础上设计INS导航更新算法及其系统误差传播方程。其次,基于Mecanum轮全向运动的原理,建立控制运动学方程。并针对机器人软硬件设计分别进行介绍,设计电机驱动电路、控制处理电路以及惯性导航系统的器件选型和相应的硬件设计方案,软件设计主要介绍基于ROS操作系统的软件架构设计方案和基于FreeRTOS实时操作系统的嵌入式软件设计方案。再次,对基于ICP方法和NDT方法的扫描匹配原理进行分析介绍,同时给出了两者的计算过程,并针对ICP方法给出了提高其最近邻点匹配效率的K-D树索引方法。介绍了本文所采用的Kalman多传感器融合算法,分析KF和EKF数据融合原理,并对LiDAR及INS两者的组合建立了状态和量测模型,设计了松耦合方式的组合定位滤波器。最后,采用本文设计的机器人实验平台,对ICP算法和NDT算法分别在Gazebo仿真环境和实物转台环境中进行实验,验证了两者的匹配精度及计算效率,综合分析NDT算法在计算效率上远优于ICP算法且精度可满足要求。对纯LiDAR匹配定位及组合定位在室内环境下进行实验,分别在预先标定好的环境中进行矩形和圆形轨迹运动验证其在直线和曲线运动时的定位精度。实验表明经过组合后的定位精度远优于未组合的定位精度,在直线和曲线运动时组合定位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72m和0.025m。精度可满足机器人室内自主作业需求,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其他文献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需要。然而,在基层电大的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教师结构不合理、领导重视不够、缺乏资金支持等问题,影响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因此,在
<正>本着以设计留住手艺,用创意复兴民族文化艺术的理念,由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文化报社、敦煌研究院联合主办的首届"我的手艺"
本文分析了总量控制和浓度控制的概念 ,从政策角度对总量控制作了定义 ,从多方面对总量控制和浓度控制这两种环境管理方法体系进行了比较 ,并讨论了总量控制的实施战略和政策
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县级电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从"双师型"教师的视角,阐述了县级电大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些理论问题,分析了县级电大教师发展存在的问题,在
以广西康密劳公司1~#高炉发生炉凉事故为例,根据实际经验和情况,对锰铁高炉炉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预防炉凉的几点看法。
本文列出美国6σ黑带资格考试的考试大纲要求,这可以纠正国内某些宣教6σ以DOE为中心的统计工具为主要内容的片面做法,了解作为6σ黑带应具备哪些基本知识。
指出了目前在建筑工程水泥检测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具有共性的影响检测结果公正性和准确性的问题,并通过介绍水泥检测工作过程质量控制的具体要求和方法,来达到促进工程实验室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