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贝马斯商谈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兼论普遍主义道德观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yiyiyi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学对社会合理化进程起着解释性和规范性的基础作用,在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体系中,占据着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重要地位.在伦理学发展史上,哈贝马斯的伦理建构更是重建一种新的普遍主义伦理或可普遍化的价值体系,以克服现代性道德危机.而他的道德普遍主义,最集中的就体现在商谈伦理学的普遍性原则上.作为20世纪人类伦理谋划的最后尝试,普遍伦理或全球伦理问题在当今国际社会引起广泛的关注.这种可普遍化道德观,在理论上究竟如何得到论证?在当今世界多极化和文化多元的格局下,其底线究竟如何确定?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学为普遍主义道德观的重建开辟了新的路向.以批判精神把握哈贝马斯的现代性理论,对于正踽踽前行于现代化路途中的中国具有引导性的启发意义和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历史过程是否遵循某种必然性或规律性,是历史哲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各个时期的思想家们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机械决定论者认为历史的必然性等于同自然界的必然性,是一种绝对的必
主体总体性实质上就是人的完整的存在方式,人的存在不仅是以理性或非理性的方式存在,也不仅是以自然生命形式的或精神形式的存在,而是灵魂与肉体、理性与非理性等属性的统一的存
本文主要从语言、传统与意识形态几个方面阐释哈贝马斯批判诠释学与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关系,由此凸现哈贝马斯批判诠释学的价值与意义.如果说伽达默尔把诠释学由一种单纯的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学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从独特的视角借鉴了与其整体相似的思想要素。这些要素主要包含在以下理论中:英国斯密、李嘉图、穆勒的国际贸易论;德国李斯
市民社会理论包含着两个基本维度:私人领域维度与公共领域维度。市民社会理论首先产生于古希腊,最早是由亚里士多德提出来的。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在该理论发展的历史上占有突
康德将其哲学的最终归宿归结为人学,其批判哲学所解决的正是人学的“知识能力”、“欲望能力”、“愉快不愉快的感情”等内容。在充分考察了唯理论和唯名论的缺陷后,康德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