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为黄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高发区,区内存在大量的滑坡灾害隐患点,且集中分布于罗峪沟附近的NWW和NE向褶皱轴和压扭性走滑断裂与强震中的复合地区,滑坡总数占到了秦州区总滑坡数的51.4%,对该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影响。为了将地质灾害影响严重的地区居民进行异地就近搬迁,需对罗峪沟区域已有古老滑坡区进行深挖高填整平改造,为罗峪沟片区改造安置房项目建设提供工程场地。基于此,论文以拟建工程场地所在的罗峪沟滑坡为研究对象,首先在收集区域地质环境及黄土滑坡等研究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详细调查与测绘、勘探、室内土工试验等,分析了罗峪沟滑坡的发育特征、规模、变形破坏特征,定性分析了滑坡与工程建设的相互影响。其次利用极限平衡传递系数法计算了在不同工况下的滑坡稳定系数和剩余下滑力。最后提出了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滑坡综合治理设计方案建议。取得了以下主要研究成果:(1)通过现场调查与测绘、勘探及室内外试验,确定罗峪沟滑坡可分为三级,即一级H滑坡,二级H1、H2和H3滑坡,三级H1-1、H3-1和H3-2滑坡。根据滑坡规模、滑土体及滑带土性质,得出各级滑坡均属大型黄土-泥岩接触带滑坡;按照滑坡形成的力学性质均属牵引式滑坡。其中二级H1、H2滑坡均直接威胁项目工程区A1和A2。(2)首先用反分析模型分别确定抗剪强度指标,将此指标与经验法及试验法确定的指标进行对比统计,采用一定的影响比例最终确定计算稳定性所用的两个重要参数C和φ。再选用传递系数法对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一级滑坡H整体处于稳定状态,而二级滑坡H1、H2在强降雨工况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且二级滑坡H1、H2在地震工况下的稳定性系数相对较小,处于欠稳定状态。(3)根据各级滑坡规模、变形破坏特征、稳定状态以及潜在的威胁区域,从三个较优方案中比选,提出了锚索抗滑桩+谷坊坝的综合工程治理方案。研究成果对罗峪沟片区改造安置房项目工程安全性具有重要工程实践意义,也对天水市黄土滑坡区相似地质环境条件的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