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耦合谐振式电动汽车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so_oo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s,EV)采用有线充电桩的方式对电动汽车进行能源补充,其对设备安装场地、天气等配套要求高,需要人工接线,操作繁琐,同时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限制了充电桩和电动汽车的推广。基于非接触式充电省去了有线插电的要求,操作方便、简单、安全。本文研制了磁耦合谐振式电动汽车无线能量传输系统,比电磁感应能量传输的传输距离更长,比微波能量传输的传输功率更大,通过引入闭环控制,实现了动力电池的非接触式能量补充。本文首先运用谐振电路、谐振传输补偿结构等理论对磁耦合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原理进行研究分析。对比RLC串联谐振、RLC并联谐振电路特点,选择RLC串联谐振网络。分析串联-串联(Series-Series,SS)补偿和串联-并联(Series-Parallel,SP)补偿的的传输原理,系统选用SS补偿拓扑。通过建立磁耦合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耦合模型,分析了谐振电感参数、负载阻值等对系统传输性能的影响,对系统总体拓扑结构进行了设计。然后,本文设计了一种具有三级功率变换结构的变换器,第一级AC/DC将工频三相交流电转换为可调直流电,并保证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输入功率因数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第二级DC/DC为后级提供一个宽范围可调、低输出纹波、精确受控的直流电。第三级DC/AC将直流电变为频率为80kHz的交流,通过谐振网络的原边线圈传输给副边线圈。同步整流部分则将副边线圈所接受到的高频交流电转换成可供电池充电的直流电压。进而,针对传统单纯补偿电容的不足,本文提出了双边CLC补偿的磁耦合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系统谐振变换拓扑结构,通过对其拓扑结构进行理论分析、仿真,设计出的补偿拓扑结构可使原边励磁电流不受耦合和负载情况影响,可实现定频调压控制和电流源输出功能,对副边补偿电容进行小幅调整实现了原边零电压开关(Zero Voltage Switchs,ZVS)。同时,设计了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控制电路、驱动电路、原边控制算法、副边控制程序和系统通信协议,实现了对动力电池的恒流充电,使系统更加安全可靠。本文最终研制出了一台6.6KW磁耦合谐振式电动汽车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实验样机,并对其进行了各项功能以及指标的测试,以30串12V20Ah的6-DZM-20动力电池为负载,进行功率负载测试,测试结果满足设计要求。
其他文献
随着绿色化学的观念进入到大家的视野中,便捷、简单的C-H键官能团化被化学家更广泛的应用于合成中。这种C-H键官能团化策略避免了底物的预官能团化,提高了原子利用率,在有机
用两个以上喻体间的关系来比喻两个以上本体间的关系,其中,本体和喻体各属同一语义范畴,分别形成各自的聚合系统,由此形成一种特殊的比喻构式。本文以修辞学理论为指导,对这
我之所以酷爱《水浒》文化,就在于它能够制造并释放出一种震古烁今的精神,这种精神恰与艺术的本性相吻合。它不仅拓宽了我人生与艺术的视野,也导引着我倾心致力于建构大众心目中
沿海滩涂是水产养殖和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是开发海洋、发展海洋产业的宝贵财富,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位置。近十年来,伴随着沿海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建设、高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rb B4在人肝内胆管癌(IC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24例ICC患者癌组织(ICC组)、癌旁胆管组织(癌旁组)及16例肝内胆管结
基于相关文献,回顾了原子的激光冷却及陷俘的实验研究发展历程;同时,对塞曼制冷和西西弗斯制冷技术原理进行了总结;最后,对于这些技术的未来发展提出了研究展望。
作为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他人"、"社会道德的诠释者"的教师的社会角色决定了教师权威存在的应然性,学生的社会地位决定了教师权威存在的必要性。
<正>新的学期开始了,面对七年级学生求知的双眼,我为难了。对于他们来说生物是一门陌生的学科,上好第一堂生物课,激发他们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上好第一堂生
会议
介绍了SAPO-34分子筛催化甲醇制烯烃反应时催化剂的积炭机理,催化剂物化性能、反应工艺条件对催化剂积炭行为的影响,积炭和烧炭动力学研究成果。总结显示,导致SAPO-34失活的
植被恢复是华北石质山区生态环境恢复的重要措施之一。本研究以北京九龙山灌木林、侧柏林、油松林为对象,探讨不同植被恢复类型下土壤碳、氮特征及其耦合关系,为该区域植被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