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中国人湿性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亚型及临床特点;观察光动力疗法(PDT)联合玻璃体腔Avastin注射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疗效。
方法:1、对155例初步诊断为湿性型AMD的眼底血管造影图像进行亚型分析;2、对眼底血管造影确诊为中心凹下或中心凹旁CNV并行PDT联合玻璃体腔Avastin注射的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分别行视力、眼底血管造影、色觉、对比敏感度(CS)、视野、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mfERG),分析治疗效果。
结果:1、研究发现湿性型AMD存在以下三种亚型: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RAP)和混合病变。155例患者中,105(67.7%)例为CNV,38(24.5%)例为PCV,7(4.5%)例为RAP,5(3.2%)例为混合病变。38例(47眼)PCV中,中心凹下、中心凹旁和中心凹外病变分别为29.8%(14眼)、8.5%(4眼)、61.7%(29眼),而CNV则分别为75.6%、14.6%和9.8%,PCV患者的中心凹下病变明显低于CNV患者(P<0.01)。RAP患者中心凹下病变2(28.6%)眼、中心凹旁病变3(42.9%)眼、中心凹外病变2(28.6%)眼。5例混合病变都是PCV与CNV共同存在与同一眼中,并且CNV为中心凹下病变,PCV为中心凹外病变。
2、治疗后6个月,46.9%的患眼视力提高超过2行,46.9%的患眼视力稳定;眼底血管造影显示患眼渗漏停止、渗漏减少、持续渗漏、渗漏增加的比例分别为46.9%、25%、25%、3.1%;共有2例CNV复发,复发率为6.3%;平均行PDT1.2次,平均行玻璃体腔Avastin注射治疗1.3次。治疗后1个月,CS在1.5、3、6、18cpd比治疗前有提高(P<0.05);治疗后3、6个月CS在各空间频率比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治疗后1、3、6个月色觉总错误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1个月,第6环N1波振幅密度、P1波潜伏期均比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3个月,第3环N1波潜伏期比治疗前缩短(P<0.05),第2、3、5、6环P1波潜伏期比治疗前缩短(P<0.05),第1、2、3环P1波振幅密度比治疗前增加(P<0.05);治疗后6个月,第2、3、5、6环P1波潜伏期比治疗前缩短(P<0.05),第1、2、3环P1波振幅密度比治疗前增加(P<0.05)。治疗后1、3、6个月30°及10°视野的MS均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3个月效果趋于稳定。
结论:1、本研究发现中国人湿性型AMD存在PCV、RAP和混合病变等三种亚型:其中PCV(25.5%)是最常见的亚型,发病比例高于白种人,而RAP(4.5%)的发病比例低于白种人,混合病变(3.2%)是最少见的亚型;2、PDT联合玻璃体腔Avastin注射治疗对稳定及提高CNV患者的视力、减轻黄斑区荧光素渗漏、降低复发率、减少治疗次数有较好的效果。3、PDT联合玻璃体腔Avastin注射治疗CNV可有效提高患者的CS、改善患者的色觉。4、PDT联合Avastin治疗CNV可以改善黄斑区的视功能,提高黄斑区的视网膜光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