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0年后”女硕士生的择偶价值观问题研究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题。在对于“80年后”女硕士生择偶价值观问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首先,必须明确我国的“80年后”女硕士生择偶价值观问题是发生在新时期的一种具体的事物,具有特殊性。中国社会在20世纪70年代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国家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物资由十分匮乏到迅速丰富,以及人们的生活方、需求变化等等。“80年后”女硕士生的成长期,与所有“80年后”的青年一样,恰逢中国社会的转型期,“80年后”青年在思想观念上及行为方式上,都出现了全新的发展和变化,这是“80年后”女硕士生与所有“80年后”青年所具有的共性。其次,“80年后”女硕士生,都接受了高等教育,作为新一代“80年后”女青年中的佼佼者,又具有与其他“80年后”青年所不同的特征,女性所特有的性格特征、硕士生所特有的文化积淀,都会使她们在择偶的过程中,出现较之于传统价值观所完全不同的现象和问题。本论文针对出生于1980年以后、被称为“80年后”青年中的高校女硕士生,在进行择偶的过程中所出现的择偶动机、择偶情感、择偶意志、择偶目标、择偶价值取向等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便从这些问题中来分析透视出她们的择偶价值观。在对一些普遍、典型的“80年后”女硕士生择偶价值观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伦理道德的规范和要求对“80年后”女硕士生的择偶价值观作出相应的调试和引导,指出树立正确的、合乎伦理道德规范的择偶价值观是十分重要的。对于“80年后”的女硕士生而言,能够树立一种正确的、合乎伦理道德规范的择偶价值观,使自己拥有一个幸福的婚姻,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的。所以,对于“80年后”的女硕士生在择偶过程中,要明确自身价值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当前“80年后”的女硕士生,在择偶价值观方面普遍存在着情感与现实、权利与义务等方面的矛盾与问题。因此,要帮助“80年后”女硕士生认清问题、转变观念,正确对待自己在恋爱、婚姻中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