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糖尿病患者合并的肾脏损害包括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和非糖尿病肾病(non-diabetic renal diseases, NDRD),正确诊断对治疗及预后意义重大。肾活检病理检查是确诊的重要依据,但该类患者肾活检率低,因此需要有效的无创临床鉴别方法。本研究以肾脏病理为确诊依据,明确DN和NDRD临床特征的区别,对前期建立的两种临床鉴别诊断模型:NDT模型和JDB模型进行适用性验证,并对其中重要的临床参数——血尿的鉴别意义做进一步评价。方法:2012年5月~2014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肾脏病科行肾活检的2型糖尿病患者。(1)筛选符合标准的患者248例,依据肾脏病理分为DN组和NDRD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人口学资料和临床特征的区别;明确NDRD组病理类型的分布:采用诊断性试验的方法评价NDRD以下三个临床参数的鉴别效能:糖尿病病史≤5年,不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活动性尿沉渣改变。(2)按照NDT模型和JDB模型的纳排标准筛选患者255例,与1993年~2003年(NDT模型数据来源)、2004年~2012年4月(JDB模型数据来源)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明确演变规律;并对两模型的优劣进行评价和亚组分析;同时扩大适应证进行模型泛化能力评价。(3)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300例,对不同标准下血尿和肾源性血尿在DN和NDRD中的鉴别作用进行比较,并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DN患者中血尿的影响因素。结果:(1)我中心近3年248例行肾活检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DN96例(38.71%),NDRD 152例(61.29%)。NDRD患者的病理类型以膜性肾病为主(36.18%),其次为IgA肾病(32.23%)。NDRD组相对于DN组糖尿病病史中位时间短(36月versus156月,P<0.01),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比例低(7.9% versus 82.3%, P<0.01),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中位值低(2.29 versus 3.86, P=0.01),肾病综合征的发生比例无差别(42.1% versus 39.6%, P=0.69)。NDRD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控制更好(6.57±1.14 versus 7.02±1.78, P=0.03),活动性尿沉渣的发生率更高(27.6% versus 6.3%,P=0.01)。在三个预测NDRD的临床参数中,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特异度(92.11%)、Youden指数(0.74)、准确度(88.31%)最高。(2)随时间变迁,三个研究时期DN组血尿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分别为16.7%,32.3%,37.7%,与NDRD组间差异逐渐消失;NDRD组高血压、肾病综合征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JDB模型诊断准确度较高(89.80%),NDT模型诊断特异度较高(98.66%),但总体诊断效能无差异。在不同糖尿病病史、不同血压及有无肾病综合征亚组,两模型诊断效能无差异。扩大适应证后,JDB模型的诊断性能更为稳健。(3)在不同的血尿标准中,除尿红细胞>2个/高倍镜视野在DN和NDRD组无统计学差异(P=0.09),其余标准及肾源性血尿在两组间均有差异。肾源性血尿对两组的鉴别效能最高(AUC=0.608),但与不同血尿标准无差异。肾病综合征是DN患者出现血尿的危险因素(OR=2.411,P<0.05)。结论:DN和NDRD的临床特征存在显著差异,NDRD的病理分布随时间变迁发生改变。两者鉴别诊断的临床学方法,如鉴别诊断模型及特异性临床参数,是区分DN和NDRD的有效手段,对NDRD患者的高度选择性也是肾活检指征的有益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