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区结缔组织病治疗过程中羟氯喹眼部安全性分析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qiuzhi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结缔组织病患者服用羟氯喹(HCQ)过程中的眼部安全性,指导临床医生对羟氯喹的合理、规范使用,以提高其在临床中的安全应用。  方法:收集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我科明确诊断结缔组织病且基线期视力、视野、眼底、眼压、光学相干断层成像(SD-OCT)、视诱发电位(VEP)等6项眼部检查均正常的471例患者,要求患者6个月后再次重复以上检查。  结果:  1.471例患者包括未分化结缔组织病(UCTD)17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2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01例,干燥综合征(SS)89例,类风湿关节炎(RA)110例,其他结缔组织病34例。其中男39例,女432例,年龄(43.89±14.47)岁,病程(5.69±4.32)年。  2.471例患者分为四组,A1组未服用羟氯喹,共60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56例,年龄(46.97±13.72)岁,病程(5.79±2.39)年;A2组服用羟氯喹时间为0~0.5年(包括0.5年),共90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83例,年龄(44.63±14.31)岁,病程(4.63±5.31)年;A3组服用羟氯喹的时间为0.5~5年(包括5年),共238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218例,年龄(42.48±14.99)岁,病程(4.16±1.76)年;A4组服用羟氯喹的时间为5~10年(包括10年),共83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79例,年龄(44.88±13.38)岁,病程(11.13±5.02)年。四组患者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Ρ>0.05)。  3.6个月后再次对471例患者重复检查,有15例患者出现眼部异常。其中411例服用羟氯喹的患者出现眼部异常14例,包括视力异常:视力降低7例;视野检查异常:视野缺损2例;眼底照相异常:黄斑区色素紊乱8例;眼压异常:眼压增高1例;SD-OCT异常:黄斑中心凹变薄1例;VEP异常:眼睛振幅降低4例。14例服用羟氯喹的患者出现眼部病变时间为0.5~10年不等,用药时间(3.33±2.43)年,羟氯喹的累积剂量(482.04±363.4)g。60例未服用羟氯喹的患者出现眼部异常1例,为眼底照相异常:黄斑区色素紊乱1例,其他几项检查未见异常。  4. A1组眼部正常患者59例,眼部异常患者1例,眼部病变率1.67%;A2组眼部正常患者88例,眼部异常患者2例,服用羟氯喹后的眼部病变率为2.22%;A3组眼部正常患者230例,眼部异常患者8例,服用羟氯喹后的眼部病变率为3.36%;A4组眼部正常患者79例,眼部异常患者4例,服用羟氯喹后的眼部病变率为4.81%。四组整体眼部病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眼部病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5.收集病例中有患者服用羟氯喹的时间最长为10年,按照口服羟氯喹剂量0.4g/日计算,10年羟氯喹最大累积量为1460g,411例服用羟氯喹的结缔组织病患者按照服用羟氯喹的累积剂量分为B1、B2两组,B1组<1000g,1000g≦B2组≦1460g。B1组共370例患者,眼部正常359例,眼部异常11例;B2组共41例患者,眼部正常38例,眼部异常3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6.14例眼部异常患者病变结果分析:1例视力下降伴黄斑区色素紊乱、黄斑中心凹变薄;1例视野缺损伴黄斑区色素紊乱;1例视力下降伴黄斑区色素紊乱;1例视力下降伴视野缺损、左眼振幅降低;1例视力下降伴右眼振幅降低、黄斑区色素紊乱。  结论:  1.羟氯喹具有良好的眼部安全性。  2.随着用药时间延长和累积剂量的增加,眼部病变率呈上升趋势,因此结缔组织病患者服药期间定期进行相关的眼部检查是重要且有必要的。  3.羟氯喹引起的眼部病变多以两种或两种以上为主要表现。  4.尚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并延长随访时间了解羟氯喹长期用药的眼部安全性。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