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分析师跟进与融资约束

来源 :南京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w12345678901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企业长期以来普遍存在融资约束问题。融资约束的存在导致企业无法获取充足的资金,限制了企业的投资活动,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现有研究认为融资约束根源于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的内部治理机制,能够抑制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分析师作为资本市场中联通企业与外部投资者的桥梁,为投资者提供作出投资决策的参考信息,利用其专业背景发现管理层操纵会计处理方法的利己行为;而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降低分析师的信息搜集和处理成本,增加分析师跟进。但现有研究尚未建立内部控制通过分析师跟进的中介作用影响融资约束的关系链条。
  本文通过梳理内部控制、分析师跟进和融资约束的相关文献,基于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和信号传递理论,进行分析并提出研究假设。选取2007-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使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回归的方法探讨内部控制、分析师跟进与融资约束的关系及作用机制,并进行稳健性检验以考察本文结论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和分析师跟进均能显著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在进一步引入产权性质和会计信息可比性后,发现内部控制和分析师跟进对融资约束的降低作用均在非国有企业和会计信息可比性高的企业中更显著;从作用机制来看,分析师跟进在内部控制和融资约束之间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第一,现有文献大多研究内部控制与融资约束间的相关关系,尚无文献从分析师跟进的角度探究内部控制对融资约束的作用机理。考虑到分析师的信息中介和监督作用,本文首次将内部控制、分析师跟进和融资约束结合起来,探究其作用机制;第二,对于分析师跟进的衡量,现有文献大多直接使用分析师跟进的数量,选择分析师的超额关注度作为替代变量的文献较少。考虑到分析师的跟进行为会受到公司特征等因素的影响,为控制这些影响因素,本文以超额关注度衡量分析师跟进。第三,本文通过实证检验首次得出分析师跟进是内部控制与融资约束间的中介变量,丰富了融资约束影响因素的理论。为分析师跟进对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中介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这是缓解融资约束的一种途径,为分析师在资本市场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提供经验证据的支持。
其他文献
企业劳动力成本一直是公司治理研究重点关注的领域,现有相关研究主要从行业垄断性、高管变更、管理者权力、公司治理效率、公司规模与会计业绩等角度分析影响劳动力成本的因素,而较少从管理者特征出发研究企业劳动力成本。CEO作为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核心管理人员,其行为特征会对企业的财务决策、经营战略等产生十分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尝试从性别差异作用于个人特征的角度解读男女CEO制定不同员工薪酬水平的原因。本文以我国
会计信息是集中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是保证企业生产效率和资本市场安全稳定的重要工具。从微观层面来说,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提高企业的投资和融资效率,引导企业组织计划再生产的全过程;从宏观层面来说,会计信息质量决定了社会资源的流向,是影响资本市场健康与否的重要因素,在宏观经济低迷时,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甚至能抑制经济危机的爆发,是各国政府制定有关经济政策的重要参考。高管,即直接参与企业
学位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发展动力转换、发展速度换挡和发展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提升生产效率,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平稳过渡是我国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如何有效的留住人才,最大限度的激发高素质人才的创造力和积极性,换取企业生产效率的迅速提升成为了现代企业管理理论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而对于企业管理而言,促使员工为企业高效服务并非一味的监督,而应趋于激励,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股权激
学位
创新是确保企业稳步发展的源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要想在激烈竞争中保持高速发展、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必须进行研发投入,提升企业竞争力。研发投入有利于改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并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研发投入终会提升企业绩效但是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根据研发投入的特点可知企业很难在当期就有所回报,企业需要持续的研发投入才能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现金流、组织结构、
学位
自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之后,金融化的问题又再度成为关注的焦点。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金融行业也逐渐受到世界金融发展的影响,国内的经济发展已经有了金融化的趋势。根据对CSMAR数据库2018年上市公司数据的分析,发现我国82%的非金融企业都涉足金融资产投资。党的“十九大”报告曾明确指出,“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而对非金融企业来说,所处的环境对其影响非常大,其金融化程度也会受到运营环境
创新是事物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企业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明确强调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力军,其创新活动的开展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息息相关。现有研究已从很多方面探求了企业创新影响因素,但大部分是基于“理性人”假设出发的。自从过度自信理论引入管理学研究以来,学者们开始关注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于企业行
并购重组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企业经营策略,签订业绩承诺补偿协议的标的公司更易受到主并购方的青睐。随着承诺期到期,业绩承诺的履行情况逐渐被公示,承诺净利润不达标的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这不仅不利于公司本身的发展,还严重地损害了中小股东及外界投资者的利益。业绩承诺是被并购方对标的资产未来盈利的保证,但在业绩承诺不达标的情况下,依旧不能保护并购双方的利益完全不受损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研究
学位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是由于企业创新的正外部性导致市场失灵①,企业研发的热情严重受挫。政府补贴作为国家进行市场干预的调节方式,其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研发积极性,最终弥补市场失灵。在此背景下,探究政府补贴能否在资本市场发挥激励创新及提升业绩的作用成为学术界及实务界共同关注的关键性议题。目前,关于政府补贴对企业绩效影响及影响机制的探讨主要从研发投入这一视角切入,大多数研究认为政府补贴会通过企业研发投入对企
学位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相继提出了“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企业纷纷响应号召,海外并购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然而其成功率和并购持续时间却不理想。海外并购的快速完成是企业“走出去”获取资源、扩大市场的基本前提。影响海外并购的宏观因素如制度距离等难以控制,从微观个体层面出发更有利于提升企业在海外并购中的竞争力。企业高管是企业战略决策的制定者,决定着企业发展的方向。21世纪以来,我国政府颁布
学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创新”一词超过50次,吹响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劲号角。随着创新驱动战略的持续深入,我国社会产生了众多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创新驱动战略带动了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让神州大地展现出不一样的光彩和活力。可以说,过去的中国由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硕果累累,创新驱动战略也为中国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此背景下,研究企业创新投入影响因素对于促进我国产业升级和建设现代化创新强国具有重大意义。阅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