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投债诞生于1994年,分税制改革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减少,而当时我国又处在城镇化进程的关键时期,地方政府需要筹措大量资金用于市政建设。在此背景之下城投债应运而生,在较大程度上解决了地方政府的融资问题。但随着城投债体量的逐渐增大,其不受约束的融资负债也引起监管当局的重视。本文前半部分阐述了城投债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其产生的意义、一路的发展历程、内生性的风险所在、近年来体量的增大引起的一系列监管措施以及城投债面临的危机与转型。城投债作为国内流通中债券的一大品种,其利差等关键特征,是否受到其他债券,如金融债、企业债等的影响,与这些债券之间是否存在联动效应,以及产生的这种联动效应是否会使城投债的风险超出可控范围,是值得监管者与投资者注意的问题,本论文采用实证方法,研究城投债与其他债券的联动性问题。实证检验方面,在介绍城投债与其他债券异同、可比性,以及联动原因猜想,在将城投债与金融债、企业债进行比较的基础上,依据经济学原理,对其可能产生联动的原因进行猜想。选取2014年9月21日国发43号文《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发布之后至2018年末的日度债券数据,在阐述VAR模型、多元GARCH模型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实证检验,运用VAR-BEKK-GARCH模型,对不同期限、不同评级、不同种类的债券利差与城投债利差的均值溢出效应与波动溢出效应进行实证检验。检验发现,与政策性金融债联动性方面,在中期与长期存在政策性金融债对城投债的均值溢出,但这一规律在短期体现得不明显;城投债利差与政策性金融债利差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十分明显。与企业债联动性方面,城投债利差与企业债利差之间的均值溢出效应在短期限、较高评级体现得较为明显;城投债利差与企业债利差之间波动溢出效应在短期限、较低评级处表现得较为明显。接着从实证检验的结果出发,试图对实证规律作出经济学解释,并运用经济学原理,分别作出对监管者的政策建议、对投资者的投资建议。特别地,在总结业界现行城投债投资策略的基础之上,详细作出了关于风险识别与管理、投资区域筛选、城投平台财务分析、个券选择等的投资建议。最后结合经济形势、监管形势以及市场环境,对城投债未来的转型与发展方向作出展望。在综合分析城投债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现今处于的发展阶段、实体经济以及资本市场对于债券类工具的诉求,作出城投债未来转型、发展方向的展望,更加深入地探讨城投债应该如何更有效率地服务于实体经济以及地方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