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东北东部地区为腹地的黄海翼,沿海沿边,这种双重优势使得黄海翼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2009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获得国务院的批准,因此,辽宁沿海作为整体开发区域纳入了国家发展战略之中。但是,目前东北地区的外贸运输和航运基本上围绕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大连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展开,对黄海翼港口的陆向和海向的辐射区域研究不足。因此,大连港以东的丹东、庄河地区的海岸线开发相对落后,沿线港口对相应的陆向和海向腹地的辐射作用不强。本研究以辽宁沿海经济带黄海翼的外贸运输需求为基础,围绕黄海翼研究外贸运输物流网络的优化设计问题。论文分析了东北腹地与朝鲜和韩国双边贸易的发展状况,研究东北地区与韩国、朝鲜贸易货物的运输需求特征,以及目前中-韩-朝间海上运输的供给状况。鉴于朝鲜半岛局势具有缓和的趋势,以及朝鲜希望利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并通过调查数据和模型计算,指出东北地区-朝-韩间开通陆上运输通道,构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构建了覆盖东北地区和朝、韩两国的综合运输网络模型,在网络模型中将海运线路、铁路线路、公路线路以及城市道路有效地衔接起来。基于该综合运输网络模型分析中-朝、中-韩贸易集装箱运输的流量与流向,提出改善综合运输网络系统的政策和技术手段,分析各种政策和技术手段组合对综合运输网络绩效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外贸运输型物流园区)的构建可以极大地提高综合运输系统的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出了两个不同的物流园区选址模型:流量法选址模型和成本法选址模型。并利用他们确定运输型物流园区在黄海翼的选址地点。其中,流量法选址模型通过计算各候选物流园区的换装量,选取换装量最大的候选节点作为最优的选址地点。成本法选址模型选取能够使总运输成本最小的候选节点作为最优的选址地点。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相同,即以黄海翼的陆向和海向腹地为服务对象的外贸运输型物流园区应该选址丹东市。通过优化环黄渤海地区与美西间的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网络,分析黄海翼的港口在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网络中的地位。结果表明就美西—环黄渤海这条集装箱干线航线而言,位于辽宁黄海翼的两个港口扮演着无法替代的角色。其中,大连港将成为环渤海地区的中转型集装箱枢纽港;丹东港将成为面向韩、朝的门户港口吸引韩、朝的外贸货物,为大连港的干线航线进行喂给。随着东北地区与朝、韩两国公路和铁路运输体系的完善,丹东港将进一步提升其作为东北地区出口韩、朝货物的主要通道的功能;另一方面,环渤海集装箱海运网络的优化和升级可以提高丹东港从韩朝两国为大连集疏货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