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噻唑橙的核酸荧光探针的设计与应用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64061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酸作为生命的遗传物质,其结构的完整性决定了细胞是否能够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以及细胞的分裂增殖、分化。核酸结构的完整性也同时决定了生命体能否正常地生长发育,生命体繁殖过程中的遗传与变异。DNA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对其性质以及功能影响甚大。在临床上的化学抗癌疗法便是以DNA为化学药物作用靶标,这是癌症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脱氧核糖核酸(DNA)也被广泛地用于疾病的诊断、药物的设计。因此简便,高灵敏度,选择性地识别各种结构的核酸向来是科学家们所关注的热点。荧光探针由于其灵敏度高、响应快、成本低,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据此,本人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做了以下这些工作。1.合成了一种新型基于碳量子点(CDs)的纳米荧光探针(CDs-TO),可用于检测双链DNA以及平行G-四链体DNA。噻唑橙(TO)是一种DNA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将其作为识别和荧光响应单元,经过酰胺化反应共价结合在碳量子点表面。在没有DNA的条件下,这个纳米探针仅仅发射CDs部分的蓝色荧光,而TO几乎没有荧光。当加入DNA后,在530 nm出现了TO部分的荧光发射,并随着DNA浓度的增加而荧光逐渐增强,在此同时CDs的荧光强度保持不变,从而实现靶标DNA的比例荧光检测。CDs-TO纳米探针对双链DNA(ds)和平行G-四链体(G4)有很好的选择性。此外CDs-TO展现了很高的灵敏度,ssab(dsDNA)和c-myc(平行G4)的检测限分别为0.9和3.31 nmol。另外,通过G4/hemin过氧化酶实验验证了CDs-TO与G4是通过末端堆积模式结合的。2.合成了TO的衍生物TO-NH2,TO-COOH,通过共聚焦和流式细胞实验比较了TO、TO-NH2、TO-COOH在细胞内的定位以及进细胞的能力。3.设计合成了邻菲罗啉和噻唑橙组成的新型荧光探针。并用荧光光谱研究了其与不同结构DNA结合后的荧光响应。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速公路普及之后,自驾出行车辆和大型货车数量增多,加之气候、地形等各种原因,高速路面病害发生较以往频繁。常见的道路病害检测手段之一就是摄像机抓拍路面图像识别。然而其抓拍的图像经常混有噪声干扰,导致后续的处理工作不便进行。本文就适合路面网状裂缝图像的处理技术进行研究和总结,为此领域的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
<正>当前,许多国家已具备了较为完善的食品接触材料的标准管理体系。本文在阐述欧盟、美国、法国等国家关于食品接触材料相关标准体系的基础上,论述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法规和相
目的 明确刮痧联合拔罐疗法对颈型颈椎病患者的作用,为基层推广应用刮痧和拔罐治疗颈型颈椎病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78位符合颈型颈椎病诊断和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
通过对某高校在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现状抽样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在社会转型期思想政治观、道德观、就业择业观等理想信念状况和特点,并进一步分析其
四川回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由于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在保持原有清真饮食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较多地、有选择地融入了四川饮食文化,以显著的“宗教性”、“兼容性”、“丰富性”
目的观察强化健康教育模式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杭州市江干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2006年2月-2011年4月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63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