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斜视术后屈光状态的相关临床研究

来源 :遵义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j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斜视术后眼球屈光状态的动态变化及不同术式对屈光状态的影响,并对其发生机理进行初步探讨。 资料和方法:本组病例共43例(62眼)。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四组,A组:外直肌后徙术组(24眼);B组:内直肌后徙术组(1 9眼);C组:内直肌截断加外直肌后徙术组(7眼);D组:外直肌截断加内直肌后徙术组(12眼)。术前对患者行散瞳视网膜检影及角膜地形图检查,术后一周、三周及六周分别行上述检查。手术方法根据患者年龄,斜视的性质、度数及屈光状态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 结果:角膜地形图检查显示水平直肌术后角膜曲率及dk值均有显著变化(p<0.05)。眼外肌减弱侧的角膜曲率增大,加强侧的角膜曲率减小。B组比A组对角膜曲率的影响大,C组和D组差异无显著性。 散瞳检影结果显示B组、C组及D组球镜屈光度术后一周有显著变化。所有水平直肌术后柱镜屈光度均有显著改变。但散光的轴位不变。 斜视术后屈光状态的改变是短暂的、可逆的。 结论: 1、水平眼外肌的手术会使该肌肉相邻的角膜象限变形。眼外肌后徙术引起退后肌子午线的角膜变陡,缩短术引起缩短肌子午线的角膜变平。 2、不同术式对屈光状态的影响不同,加强手术对屈光状态的影响最大。 3、水平斜视矫正手术容易造成散光度的变化,而且与术前散光状态密切相关,但对散光的轴位没有影响。 4、水平斜视矫正术后屈光状态的改变主要是由于角膜曲率变化所致。 5、水平斜视矫正术后屈光状态的改变是短暂和可逆的。
其他文献
中国古代的婚房在历史上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汉代以前,婚房就是夫妇共有的居室;汉末到唐中叶,受北朝胡俗的影响,普遍设青庐作为新婚夫妇的临时洞房;唐中叶以后,洞房逐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