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盐碱地面积大,分布广,种类多,盐碱地改良和治理一直是提高土地质量问题中的难题。土壤盐碱化不仅涉及到农业、土地、水资源问题,还涉及到典型的生态环境问题。盐碱地是一种重要的土地资源,对发展产业化农业和综合性农业具有较大的潜力,其治理和改良意义重大,并且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在我国西北、华北、东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及滨海地区等分布着大片盐碱地,农业生态环境退化的重大问题之一就是土地盐碱化。土壤盐碱化是指土壤含盐量太高,而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我国盐碱土主要有两种形成原因:一是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导致含盐地下水上升,水分被蒸发后,盐留在土壤表层,长时间积盐,进而形成盐碱土;二是海滨土壤,由于靠近海水,土壤受到海水的侵蚀,土壤逐渐盐碱化。渭南卤阳湖盆地气候干旱,地势低凹、闭塞,中间部分为湿地,整个区域灌溉系统较为发达,但排水工程瘫痪,排水不畅,导致地下水位升高,使得当地土壤盐碱化程度不断加剧,区域农业生态环境、土壤环境和水资源状况有逐渐恶化的趋势。盐碱化问题成为该区农业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制约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本文以卤阳湖盐碱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卤阳湖盆地土地盐碱化的成因和盐碱地的发育规律,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方案,对区域环境的改善和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研究区地质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气候特征、社会经济等环境条件,调查、监测和评价土壤与地下水环境的化学特征,揭示了卤阳湖盆地盐碱地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探讨了卤阳湖盐碱地的成因:分析表明,土壤盐碱化的形成与地形、地下水、水质及其下层岩土层的化学特征等密切相关;盐碱化土壤的分布及土壤含盐量的变化主要受地下水位埋深的、地下水矿化度、蒸发作用和灌溉入渗补给等影响;提出了集合水利工程、滞蓄涝洪的湖泊和湿地、农业管理、生物等综合治理措施的土壤盐碱化综合治理方案,为政府治理盐碱地提供理论与数据支撑,对卤阳湖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