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计算机辅助导航手术和传统手术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放射学及临床结果。方法:我们对导航和传统方法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放射学结果和临床结果进行了前瞻性比较研究。共有36例(72膝)同期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一侧膝关节行常规TKA为传统手术组,相应对侧膝关节行导航下TKA为导航手术组。术后6周时行放射学评估,对股胫骨力线角、股骨假体内翻角、胫骨假体内翻角、股骨假体屈曲角、胫骨假体后倾角等术后放射学指标进行了比较。术后5天以内行VAS疼痛评分。术后6周、6个月、1年时行SF-12评分和KSS评分。结果:导航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可以获得更好的下肢力线(1.19°±1.56°)、股骨假体内翻角(90.60°±1.75°)及股骨假体屈曲角(-0.35°±1.45°)(P<0.05)。传统手术组下肢冠状位力线离群值的比例为27.8%,导航手术组为8.3%。传统手术组的术后股骨假体内翻角会受到术前股骨力线-解剖轴夹角的影响,而在导航手术组两变量无明显相关。两组获得的胫骨假体角度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胫骨假体内翻角均会明显受到术前胫骨内翻角的影响。导航手术组术后3天时的VAS疼痛评分优于传统手术组。两组病例术后随访时,SF-12评分和KSS评分均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导航手术可以使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下肢力线及股骨假体角度明显改善。当术前检查发现股骨屈曲度增加、胫骨近端内翻等解剖结构变异时,通过导航系统进行截骨时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导航手术可以明显减轻患者住院期间的疼痛,但其临床评分和传统手术比较没有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