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有研究报道,TRPV1通道参与调节海马突触可性,而海马突触可塑性在学习记忆中扮演着关键作用,而AD患者最重要的临床改变就是记忆功能损害。那么调节TRPV1活性能否通过调节突触可塑性改变AD患者认知功能,即本实验研究目的所在。方法应用侧脑室定位注射Aβ1-42寡聚体造AD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四组:Ctl组、Aβ组、Aβ+Cap组及Aβ+Cpz组。Ctl组为正常对照,侧脑室注射PBS,其余三组注射Aβ1-42寡聚体。1.药物处理:Ctl组及Aβ组腹腔注射辣椒素和辣椒平溶剂:乙醇:Tween-80:生理盐水=1:1:8。Aβ+Cap组腹腔注射辣椒素(CAP,1mg/Kg)。Aβ+Cpz组腹腔注射辣椒平(CPZ,1mg/Kg)。2.行为学测试:两周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新物体测试分别检测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变化;3.Western blotting:行为学实验后处死小鼠,Western blotting检测海马突触前后膜相关标记物synaptophysin、PSD95及TRPV1受体表达变化;4.透射电镜:戊二醛灌流固定后,电镜检测海马CA1区突触结构变化;5.离体电生理:膜片钳记录检测海马CA1区突触LTP诱导改变。结果与Ctl组比较,Aβ组学习记忆功能明显受损:在水迷宫学习阶段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测试阶段穿越平台次数和目的象限时间明显减少(P<0.01)。在新物体测试中,认知系数明显下降(P<0.05)。Aβ+Cap组小鼠在水迷宫和新物体测试中认知功能较Aβ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Western blotting、透射电镜均提示Aβ组海马突触明显减少(P<0.05),而CAP干预后突触数量有明显改善。离体电生理实验中Aβ组海马CA1区LTP诱导明显受损,而CAP干预后受损情况明显改善。而Aβ+Cpz组在所有检测中均较Aβ组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我们发现,以1.5mg/Kg剂量的辣椒素干预侧脑室注射Aβ1-42所诱导的AD小鼠后,其认知功能、海马突触结构及功能均有明显改善。而Aβ1-42作为AD病人APP剪切片段中起最关键作用的Aβ片段,能够很好的模拟AD患者的病理过程。以上研究表明,辣椒素通过激活TRPV1而对海马突触可塑性进行调节,进而影响学习记忆功能,这为AD的治疗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目的瘙痒,是大多数皮肤疾病的共同临床表现,使人不自觉的想要搔抓,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休息质量。目前大多数的研究都集中在对痛觉传递的研究,而对痒觉的中枢传递则较少研究。有研究表明,中央杏仁核中的GABA_A受体在痛觉的中枢传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其是否也参与痒觉传递呢,在此之前并无研究。因而,在本研究中,我们除了验证中央杏仁核中GABA_A受体对痛觉传递的调控,更重要的是,我们将研究其是否也参与痒觉调控。方法我们通过双侧中央杏仁核埋管注射GABA_A受体的激动剂毒蝇蕈醇(MUS)、抑制剂荷包牡丹硷(BIC)、对照溶液以及MUS和BIC的混合液对中央杏仁核GABA_A受体进行调控。甩尾测试以及芥子油(AITC)脸部注射用于研究痛觉相关行为改变。运用5-羟色氨(5-HT)脸部注射产生急性痒模型,丙酮、乙醚(1:1)混合液产生慢性干燥性皮肤瘙痒模型,分别录像观察瘙痒相关行为学改变。同时我们统计大鼠的自发行为改变以排除药物的毒性作用。结果MUS组大鼠在甩尾测试中甩尾潜伏期明显延长,AITC诱导的面部疼痛擦拭行为时间和次数都明显减少。而BIC组、MUS+BIC混合组与对照组相比痛觉行为无明显差异。更重要的是,MUS组大鼠在急性痒和慢性痒测试中挠抓行为时间和次数明显减少,而BIC组大鼠挠抓行为时间和次数明显增加。注射MUS+BIC混合液则可以逆转MUS的瘙痒抑制行为。同时,在测试中,大鼠的自发行为,包括梳理、站立和运动路程都没有明显差异,说明大鼠的瘙痒相关行为学改变不是因为药物的毒性作用而产生。结论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中央杏仁核GABA_A受体除了参与痛觉信号传导,在痒觉信号传导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将有助于我们对痒觉传递的基本通路有更好的理解,也为我们在临床研究新的止痒药物提供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