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对城镇化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湖南省为例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o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已逐步成为我国经济稳步快速发展新的动力,如何高效高质的推动城镇化进程成为了新时期的战略课题。而产业集聚作为带动资源集聚,促进产业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提升经济体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已有文献已经发现产业集聚对城镇化的影响显著为正,但笔者研究中发现,地区差异却显著存在,其中,湖南省作为典型的中部省份,与沿海地区相比在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产业集聚对城镇化的影响方式和作用机制是否一致仍旧需要深入而全面的研究和探讨。  现有文献在进行实证分析中主要采用区域或者省市级宏观数据,在产业集聚问题上由于区域规模的差异产业集聚对城镇化的影响程度可能有所不同。本文以湖南省产业集聚对城镇化的影响关系为研究主题,充分运用相关理论探讨和分析湖南省的具体情况并对产业集聚是否能够促进并推动城镇化发展进行实证研究。首先,理论上分析产业集聚现象的动因和优势,以及城镇发展影响因素及其动力系统,阐释了产业集聚作为城镇化的重要推动力在促进城镇兴起,在城镇发展过程中提供物质资源、增强凝聚力、拓宽地理空间的作用机制。其次,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湖南省城镇化演进过程和现状,探讨湖南省产业集聚推动湖南省城镇化发展的具体情况。最后,运用2002-2009年湖南省县级面板数据,以城镇化水平(衡量指标使用人口城镇化水平)为被解释变量,产业集聚度(衡量指标使用赫芬达尔指数和产业集中度)作为主要解释变量,人口规模、人均GDP和工业化水平作为控制变量,建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为剔除宏观因素的影响,使用年度虚拟变量工具进行了新的回归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对城镇化具有显著正的推动效应,同时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方城镇化水平也越高,人口规模越大城镇化水平越低。基于以上分析和讨论,本文分析了湖南省在产业集聚推动城镇化的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足并提出对策建议。认为重视产业集聚、打破制度障碍、建立特色产业集聚区和增强区域间创新合作,是促进产业集聚和城镇化共同发展、不断推动城镇化进程的可行路径。
其他文献
为了对农村中的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的生活提供保障,我国于1949年就实行了农村社会保障。一个完善而规范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应发挥保障、促进农村发展、再分配三个方面的
“90后”大学生是出生、成长在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明显成绩时期的一代人,他们所经历的时代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明显的时期,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们在价值观人生观方面有一定的特点,这些也对他们的恋爱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目前“90后”已经正式跨进大学校园,时间不久,“90后”将成为大学校园的主体。对“90后”大学生恋爱观问题的研究也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笔者在2010年7月初对宿迁学院2008、2
信用风险的计量和管理是当今风险管理领域最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新巴塞尔协议结合当今信用风险管理模型的最新成果,通过资本优惠鼓励银行采用更为先进的信用风险计量模型,允许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