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高,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也随之提高,休闲的质量已经成为了人们衡量幸福的一个重要指标。休闲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因人而异,但休闲体育以其独特的参与价值与魅力成为了时下很多人闲暇时的选择。作为一名体育学者,我将从本专业出发,去探究体育活动这一休闲方式的参与价值对高校教师精神生活的提高是否有效,对于提升高校教师的幸福感是否起着促进作用。通过学校网络对相关研究内容进行了文献检索,对检索到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总结、归纳、分析。调查问卷的编制是在对在对国内外已有的主观幸福感量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了第一次编写问卷,随后征求了导师及几名心理学教授的意见,综合导师和教授们给出的建议后,逐步对第一次编写的问卷进行了增加或删减。随后,在心理学教授的帮助下,对量表内容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该量表有良好的信度。2012年下半年对湖北省几所高校的部分在校教师进行了问卷发放调查并且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了方差等分析。本论文一开始就对高校教师休闲现状做了一个调查,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高校教师休闲现状及休闲时间分配安排调查(2)高校教师参与休闲体育的动机(3)高校教师参与休闲体育项目的选择(4)高校教师每次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场所(5)高校教师参与休闲体育活动后对身体的综合评价。结合以上调查得到的数据,接着对高校教师参与休闲体育与其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一步分析,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休闲体育与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2)是否自觉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高校教师在主观幸福感上的差异比较(3)运动量对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差异分析(4)持续时间对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差异分析(5)身体锻炼量和锻炼持续时间对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通过以上的分析,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总体而言,高校教师拥有一定量的闲暇时间,在闲暇时间里,每个人休闲方式各有不同,但是在这些闲暇时间里,多数教师还是得进行科研,由此可以看出,他们虽然拥有一定量的闲暇时间,但是还是被工作占据了,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属于偏高的水平。(2)对比参与休闲体育的高校教师与不参与休闲体育的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结果发现在生活满意感这一维度上两者没有明显差别,但是在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这个两个维度上有明显差别,参与休闲体育的高校教师要比不参与休闲体育的教师主观幸福感高。(3)长期性的参与休闲体育的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要比偶尔参与一次或者是间断性参与休闲体育的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指数要高,两者有明显差别,因此可以肯定长期性的参与休闲体育对提升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是有帮助的。(4)运动的强度、运动持续的时间、运动的频率对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都有影响。运动量小和运动量中等的休闲体育活动量随着休闲体育持续的时间周期增长,要比高强度的休闲体育活动对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要强烈。相对来说,中等强度的休闲体育活动量对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效果最好。高校教师参与休闲体育运动的强度与运动持续时间相比,运动持续的时间要比运动的强度对其主观幸福感影响更为重要。长周期的休闲体育活动在生活满意感和正性情感两个维度上的均值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