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语类分析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分析框架,帮助人们参与并解释特定的交际事件;并且,在此分析方法上衍生的教学法能使学习者快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在各种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做到游刃有余。语类分析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大流派,即专门用途英语流派、悉尼流派和新修辞流派。这三大流派的研究工作阐明了学术、职业以及其他领域中各种语篇的构建及使用过程。然而,这些流派的语类分析一直以标准和传统语类形式为研究重点,过分强调了理想化、简单化和纯净的语言形式,忽视了现实世界中语类的复杂、动态和不断变化的特点,这也是现有语类分析领域的欠缺和不足。本论文通过探讨广告语类对政治竞选演讲的侵殖,尝试弥补上述语类分析领域的研究不足。本研究汲取三大语类理论流派的各自优点,从语言学、社会认知和社会批判三维视角、语境和文本两个层次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本研究的语料库包括三十篇印刷广告和五篇政治竞选演讲稿。研究以定性为主,仅有少量的定量分析。本论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论文的布局。第二章广泛回顾了相关研究的文献,阐明本研究拟突破的方向;第三章系统构建了研究框架,描述了分析的视角、层次和步骤。第四章详细阐述了印刷广告语类分析的结果,总结了产品促销中常用的有效语言策略。第五章深入调查了政治竞选演讲语类,探讨了政客是如何借鉴并创新性运用这些广告语言策略来推销自我。第六章总结了广告语类对政治语篇的侵殖或商业化过程,概述了本研究的重要意义、现有不足以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长久以来,现实世界中语篇的动态和复杂性在语类理论和实践中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语类侵殖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而对广告和政治演讲两种语类间的相关性更是无人问津。毫无疑问,本研究尝试在国内外这些语言学所忽视的领域进行探讨。同时,本研究在对广告和政治演讲独立的语类分析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发现,这些发现有助于人们批判性地理解和接受这两种社会上常见的语篇。另外,本研究中构建的多视角、双层次的研究框架对今后的语类分析者的研究工作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