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理念的传输与建构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B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地区建立的晋察冀(晋东北)、晋绥(晋西北)、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晋东南)包含山西的大部分地区。在动荡的政治背景、贫瘠的经济基础下发展学校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中共以此为契机,采取了得当的教育方针政策,不仅培养了大量革命人才和干部,而且实现了对中国农村社会整体价值观念的改造和重塑。本文以抗日战争时期山西各革命根据地的学校教育档案及文献资料为基础,考察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山西开展学校教育的制度运作及其微观实践,总结其所展现出的模式与特征,揭示出学校教育传递中共政治意识与价值观念的过程及其对于社会变迁的影响。具体而言,抗战时期中共在山西根据地学校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是围绕教育“正规化”展开的。在教育基础薄弱的地区摸索学校教育发展路径,必然面临着教育与生产、与战争之间的矛盾,因此学校教育逐渐摸索出非正规化的教育策略与模式。在教学内容上,体现出以抗战为中心的革命性及学以致用的实用性;在教学形式上,体现出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实践性及配合战时游击教育的灵活性;在教育政策上,体现出实现教育大众化的普及性特征。通过学校教育,中共价值观念在边区社会得以建构,一方面通过大众化的教育普及将内涵着中共意识形态的文化传输至基层社会,另一方面通过对民众心理和公共意识、政权认同等方面的塑造与构建,为乡村民众参与集体行动提供了统一的认知框架。这些认知框架在建构强大的社会关系网络和革命实践中得到强化,内化为民众自身的政治观念,并在集体行动中逐渐形成对中共政权和权威的认同。战时学校教育体现为“价值的教育”,群众路线的教育内化使中共的价值观念有了系统而有效的传输路径,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教育动力。中共在学校教育中寻求与边区民众生计相适应的方针策略,重新界定乡村社会文化和关系网络,将新的信息和价值通过学校引入乡村社会,试图去影响、引导乃至改造社会民众,从而赢得其对中共抗战的支持和认同。正是这种结构化、制度化的教育框架构建起中共的话语体系,成为引发社会变迁的内在动力。
其他文献
音乐美是诗歌最具生命力、吸引力、感染力与审美意蕴的特质之一,因此诗歌的发展有意无意地以逼近音乐为旨归。中国古典诗歌既要要符合汉语字词音节两两组合规律及汉语诗句独
二十世纪初山西工人阶级形成问题的研究,长期以来并未受到学界的关注,山西工人阶级一直被包含在华北工人阶级这个大团体中进行研究分析。学界对于山西工人阶级形成的认识,长
在声乐学习和演唱中,高音问题一直是个难题,怎么样解决高音让我们的歌唱更美,是我们今天要谈论的话题。本文从出现高音难唱的原因入手,指出出现高音难唱的技术和生理方面的问
<正>乒乓球运动和篮球、羽毛球、排球、武术等运动项目一样都被作为学校体育的体育课的基本内容,乒乓球运动是由网球演变而来的,有着"桌上网球"之称。经常从事乒乓球运动练习
依托优势制造资源进行服务衍生已成为制造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针对当前对制造企业服务化评价视角单一的缺陷,建立了基于物理-事理-人理的服务衍生分析框架和评价方
农户宅基地使用权有偿退出是中国宅基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使用权退出价格形成机制是推进这一改革的主要难题。本文按照产权结构变化与使用权退出用途不同两个标准,将农
北宋时期,与西夏毗邻接壤的西北沿边,即镇戎军、庆州、环州、定边军、保安军、延州、绥州、麟州、府州、丰州等地区,聚居着众多的党项部族,其分布地域广泛,具有鲜明的民族与
<正> 真理具体性是认识论的一个重要原则,列宁不只一次地说过:“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列宁选集》第1卷,第507页)。 真理具体性的原则
比较美国、日本、欧洲和中国药典对篮法和桨法溶出仪装置的技术要求,并介绍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美国药典委员会等机构关于溶出装置机械校验的规范;分析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放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诊治的65例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进行术前放疗,观察组3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卡培他滨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