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观察壮医药线点灸辨证治疗女性黄褐斑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应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女性黄褐斑的实践以及疗效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本研究共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2月就诊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及皮肤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女性黄褐斑患者60例。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壮医药线点灸组和氢醌乳膏组各30例。在治疗过程中,壮医药线点灸组出现1例患者因点灸后灸痂脱落时间长达1个月,不能完成整个治疗周期而脱落。壮医药线点灸组完成29例,氢醌乳膏组完成30例,共计59例。壮医药线点灸组采用壮医药线点灸疗法辨证治疗黄褐斑,每周2次,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氢醌乳膏组采用氢醌乳膏(千白)于早晚各1次洁面后外涂患处,同样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观察并进行面部皮损区面积、颜色评分。运用统计学方法及SPSS软件处理数据,评估两组自身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两组间疗效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在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是否有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对壮医药线点灸治疗黄褐斑的安全性作出评价。结果:(1)治疗前,比较两组黄褐斑患者的年龄、病程及黄褐斑颜色、面积积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2)治疗4周后皮损积分:壮医药线点灸组皮损面积、颜色积分自身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治疗4周后,壮医药线点灸组皮损面积、颜色明显改善;氢醌乳膏组皮损面积、颜色积分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4周后,氢醌乳膏组皮损面积、颜色无明显改善。两组间比较,黄褐斑患者皮损面积、颜色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壮医药线点灸组在4周后,患者黄褐斑面积、颜色改善明显优于氢醌乳膏组。(3)治疗8周后皮损积分:两组分别与自身治疗前皮损面积、颜色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治疗8周后两组皮损积分均有明显下降。两组间对比,壮医药线点灸组黄褐斑患者皮损面积、颜色改善优于氢醌乳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8周后皮损面积、颜色总积分的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前、治疗8周后两组皮损面积、颜色总体改善无明显差异,药线点灸组治疗黄褐斑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短期疗效更优。(4)疗效评价:治疗8周后,将两组疗效分为有序等级变量,壮医药线点灸组愈显率75.86%,氢醌乳膏组愈显率43.33%,经Wilcoxon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壮医药线点灸组皮损面积、颜色改善优于氢醌乳膏组。结论:(1)壮医药线点灸及单纯外用氢醌乳膏均能改善黄褐斑患者皮损面积、颜色,壮医药线点灸疗效优于单纯氢醌乳膏外用。(2)壮医药线点组在治疗4周后患者皮损面积、颜色可有明显改善,取效时间优于氢醌乳膏组(8周),药线点灸组短期疗效更优。(3)壮医药线点灸治疗黄褐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