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女人——论中国现代家族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an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族小说是中国小说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家族小说是一种以家族为描述对象的小说类型,它通过描述波澜起伏的家庭故事,通过展现家族成员人际关系的变迁、生活命运的变化、思想行为的变化,由此反映整个社会的发展前进,以及身处在时代风云变幻大背景下人们思想的轨迹。家族小说通过描写家族环境的变化、家族成员思想行为的变化反映深厚的社会时代内涵,反映中国文化的发展。  家族在中国历史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我们中国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社会结构,这决定了家族小说形成与发展的历程漫长而久远。在这一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现代家族小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因为它与中国现代社会复杂多变的时代特征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本文绪论的第一部分分析家族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研究价值。家族小说内容丰富生动,其中既反映家族变迁与社会变迁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也包含家族负载的新旧势力之间的矛盾,甚至与民族文化的记忆和历史书写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代家族小说由于所处时代的特殊性——处在中国社会急剧变革的时期,而社会的变迁在家族中又有着深刻地体现,所以家族小说更能细致深入展现这段历史中人民——尤其是女性在思想、行为上产生的变化。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结这点理论意义基础上进行阐述的。绪论第二部分梳理了中国现代家族小说的研究现状,阐述了这些研究的优点和不足,进而明确了本文的研究方向和应该注意的问题。第三部分对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以家族为对象的文学作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萌芽。从春秋战国一直持续到今,早在《诗经》中就有关于家庭生活的描述,“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我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后以家族为主题的文学便不断发展。到了唐代,家族小说正式形成,包括传奇和笔记体小说。发展至宋元明时期表现家庭生活的文言传奇小说更加繁荣,元代杂剧这种文学形式的兴起,提高了家族主题在文学殿堂的分量。明清时期,通俗的家族小说蓬勃发展起来。到了新文化运动时期,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促进了民众思想的解放,人们对家族的认识更加丰富深刻,对家族的态度也由以歌颂为主逐渐转变为批判揭露家族制度的落后性,表现这方面主题的家族小说数量众多。本文第一章第一节从历史背景着手,考察“家”、“家族”在中国历史中的发展脉络,先对家族小说建立一个学术认知。考察到家族小说的发展脉络,不同历史时期家族小说的内容、形式和思想都不一样。第二节简要分析现代家族小说中女性形象的三种不同类型,一是接受新思想熏陶追求自我解放的女性,二是走出家族投身社会的革命女性,三是深受封建思想禁锢的传统女性。  中国现代家族小说塑造了大量的丰富有趣的女性形象,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女性形象体系。尽管她们的人生境遇各有不同,但根据这些女性对封建家族制度和男权制度不同的反映,将她们大致分为三类。  本文第二章对女性意识觉醒,追求自我解放的这类女性形象进行研究。从亲情、友情、爱情三方面分析她们出走家族的原因,并对她们走出家族的结果分类分析,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法适应社会重回家族怀抱的失败女性,一类是思想更为解放适应社会的成功女性。  第三章对不满足于女性自我解放,而是将眼光投向国家民族命运的革命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分析她们是如何从家族小女人转变为关怀时代的大女人,以及家族女性投身革命的深刻意义。  本文第四章对局限于家族中不能走出家族的传统女性形象进行分析。这类女性要么是深受家族压迫要么异化为恶文化的帮凶。同时在这一部分笔者还分析了传统女性在传统文化和西方新文化之间取舍过程,分析这两种文化对传统女性分别产生怎样的影响。  结论部分对现代家族小说女性形象进行总结,阐述其与政治相互影响、与文化相互依存,既促进人们思想解放追求平等的复杂性,进而明确这种复杂性使现代家族小说具有了更大的阐释空间和研究价值。
其他文献
摘 要 研究汽车座椅和人体生理特性,让乘客在乘坐过程中减少疲劳,提高舒适度和安全性。通过对人体生理特性、汽车座椅的基本尺寸、安全和舒适相关特性的对比分析和研究,得出汽车座椅设计的参考性理论,得到了汽车座椅设计在尺寸设计、舒适度和安全性方面的基本理论。  关键词 汽车座椅 人机工程学 舒适度 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逐渐发生改变。汽车作
今年以来,江油市以争创“三级联创”综合示范县为契机,在夯实组织基础、激发内在活力、推动经济发展上狠下功夫,深入推进了“三级联创”工作。  突出重点,夯实“三级联创”组织基础。江油市加大村(社区)活动阵地建设的支持力度,全面打造村(社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通过选派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指导员、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等办法,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建党”工作。同时,建立了市级领导干部“52111”工作机制,即每名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