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活性炭载体流化床净化处理废水的试验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8728895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颗粒活性炭为载体,人工合成有机废水,对生物活性炭降解过程中的物理吸附作用和微生物降解作用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相关等温吸附方程和基质降解,污泥增长的动力学参数,并确定了反应器运行的最佳参数,为该工艺的工业化提供宝贵的技术参数,具体试验结果如下:1.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能较好的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质,原水COD和氨氮浓度为128 mg/L和6.4 mg/L,经过60 min吸附,二者的去除率已经分别达到65.08%和68.75%。2.活性炭对COD和氨氮的吸附符合弗兰德里希吸附方程(R2分别为0.9918和0.976),吸附等温线分别为:q=10.41C0.4347和q=2.13C0.453,吸附等温线中的1/n的值介于0.1~0.5之间。3.在pH=6.2~7.5、DO=3.8~4.2 mg/L的条件下,进水平均浓度COD分别为:32 mg/L、64 mg/L、128 mg/L、320 mg/L时,反应器对有机物COD的去除率分别为:81.25%、83.755、78.79%、75.63%;对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9.24%、91.85%、94.53%、82.76%;生物膜厚度平均值分别为:80μm、105μm、17μm、275μm;得出最佳去除浓度为64 mg/L。反应器对于进水污染负荷的变化有较强的缓冲能力;且反应器中微生物对水质的适应性增强。4.在进水平均浓度COD=64 mg/L,氨氮=3.2 mg/L,pH=6.2~7.5、T=17~21℃、DO=3.8~4.2 mg/L的条件下,当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2、3、4、5h时的反应器对有机COD的去除率分别为:75.31%、81172%、84.02%、80.78%;对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1.82%、84.95%、92.15%、86.75%;得出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4h。5.温度25℃时活性炭生物流化床处理废水的动力学参数:Ks=405.5 mg COD/L,qmax=7.855 mg COD/mg VSS·d,Y=0.818 mg VSS/mg COD,Kd=0.106d-1,与普通活性污泥法相比,生物流化床的污泥产率系数更低,污泥增长量更少,大大减少了后续处理的负担。6.利用所求得的动力学参数,推导出了出水底物浓度Se和微生物污泥龄θc的关系:Se=405.5+42.98θc/6.32θc-1、反应器的去除负荷率U和微生物污泥龄θc的关系式:U=1+0.106θc/0.818θc,以及Monod方程式:q=7.855×S/405.5+S。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泌尿外科老年患者后腹腔镜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泌尿系疾病行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1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分别
以某大跨度斜拉桥桥塔施工为依托,对大跨度斜拉桥索塔施工及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下横梁分层浇筑在成本、结构受力方面优于中间设置后浇带的方法,通过设置主动横撑和
对人工浮床的分类、构造及其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并对人工浮床在我国污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概述。
<正>~~
期刊
用比表面积为1200 m2/g,平均孔径是3.7 nm的活性炭作为无机相,用丙烯酰胺作为有机相,制备多孔纳米聚丙烯酰胺-活性炭复合材料,并研究其对酚类化合物的吸附过程。结果表明,经
文章运用年表的形式,综合大量文献资料,对清代陇中文化名人牛作麟、牛树梅父子一生的事迹作了明晰的梳理与翔实的说明,为全面系统研究他们在理学、政治、教育、文学等方面所
在油田注水开发中,注水管网的合理布局不仅可以有效减少系统投资,而且是保证注水管网经济、高效运行的关键环节。对此类问题的研究大多采用一般的分级优化方法,最终计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