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诱导模型鼠视网膜新生血管中VEGF及AQP4表达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25877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建立小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通过高氧环境诱导小鼠产生视网膜新生血管,模拟人类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2、研究氧诱导模型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组织中VEGF及AQP4表达的变化。  3、探讨VEGF及AQP4在氧诱导模型鼠视网膜新生血管中的作用机制及意义。  方法:  1、将7日龄的健康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高氧诱导建立小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对照组置于正常空气环境下饲养。对照组于出生后17日,实验组于出生后14、17、21、26日处死取材。  2、做HE染色观察视网膜新生血管。  3、免疫组化观察VEGF及AQP4的表达。  4、行westernblot检测VEGF及AQP4蛋白。  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结果:  1、视网膜新生血管的观察:  正常组各时间点的视网膜组织切片中,未发现或仅在少数切片中偶见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高氧组14d时可见少量内界膜外的细胞核,17d、21d时可见大量突破内界膜的新生血管管腔,26d时突破进玻璃体内的细胞核数量出现下降。各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2、VEGF在各组表达的变化: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正常视网膜中VEGF呈阳性表达。在高氧组17d、21d时增强明显。以平均灰度值为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VEGF在各组视网膜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对照组中的呈阳性表达,在14d时表达开始轻微上调,17d和21d时表达显著上升,26d时VEGF的表达发生下降。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各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AQP4在各组表达的变化: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正常视网膜中AQP4呈阳性表达。高氧组14d、17d、21d时AQP4呈强阳性表达,以平均灰度值为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AQP4在正常视网膜中能够表达,在高氧组鼠视网膜中的表达随时间发生变化。14d时表达开始增强。17d时表达水平达到高峰,明显高于正常组。21d、26d时AQP4蛋白表达水平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正常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各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VEGF和AQP4在氧诱导模型鼠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增强,且变化趋势在时间上具有一致性,表明VEGF和AQP4可能通过相同的作用途径参与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和增殖。
其他文献
肺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s,GGNs)是一种高于肺组织密度的局限性病变,但其密度又能掩盖其内部经过的支气管血管束影。GGNs临床组织病理提示病变可处于早期、活动期或进
目的  探讨Hopkins内镜在食管异物取出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2月我科收治的96例食管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Hopkins内镜可视系统配合
目的:  基于MRA图像研究基底动脉弯曲程度的变化,并探究与后循环脑梗死发生的关系。将扭曲系数(tonuos coefficient,TC)作为指标评价基底动脉的弯曲程度。  方法:  回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