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篇分析最早发端于两千年前的古典修辞学。现代语篇分析则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才得到发展。语篇研究逐渐从描写走向解释,从表层语言平面的研究逐渐转向深层语篇语义的功能解释。由于人们逐渐认识到交际目的和研究策略在语篇分析中的重要作用,于是重在研究交际目的和语言策略的体裁分析(genre analysis)越来越受到语篇分析学家的重视。系统功能语法为语篇分析提供了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的理论框架(Halliday,1985;1994)。作为此框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际意义的研究在语篇分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功能语言学者从意义如何表达的角度来看待隐喻。韩礼德认为隐喻是意义表达的“变异”,不仅局限于词汇层,也常常出现在语法层。在人际意义的表达上出现的语法隐喻现象称之为人际语法隐喻(interpersonal GM)。过去对人际语法隐喻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探讨其隐喻的体现形式及其分类上,很少有人把人际语法隐喻应用于体裁分析之中。但是,我们也注意到了少数学者(如范文芳,2000;常晨光,2001等)已经开始关注人际语法隐喻在体裁分析中的作用。本文作者在借鉴其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眼于社论这种特定的语类,尝试着把人际语法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策略,试图说明人际语法隐语不仅是社论文的一种语言特色,而且对实现社论的交际目的有着特殊的贡献。 作者以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中抽取了200篇社论文章。通过仔细研读抽样文本,并借鉴韩礼德的语法隐语理论,作者首先对样本中所使用的人际语法隐喻作了界定,然后作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人际语法隐喻现象不仅广泛存在于社论文中,而且对于实现社论的两大交际目的:劝说和评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后,作者从表层语言平面的研究转向深层语篇语义的功能解释,归纳了人际语法隐喻的特征,从而对人际语法隐喻在社论文中的有意识运用作出了一个合理的解释。 本文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系统功能语法能够为体裁分析提供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的理论框架的观点;并且本文的研究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英语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11页社论文中语言的微妙之处,对于深刻理解和洞察社论文作者的写作意图大有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