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河油田CO2注入井筒参数计算

来源 :西南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d12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由于其特殊的地质构造,非均质性极强,裂缝是主要储集及流动空间,正因如此复杂的地质结构,塔河油田的开发面临着挑战,尤其是在二次采油后期出现了注水效果差、含水率升高及油井产能降低等问题。特别是由于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特殊的缝洞单元结构,井组之间仍有大量的“阁楼油”尚未动用,针对这部分注入水无法波及的缝洞顶部剩余油,考虑注CO2提高采收率技术:一方面利用气体的重力分异作用注入CO2向高部位上升,占据高部位的储集空间,形成“气顶”,补充地层能量,排驱原油向下流动,从而改善开发效果;另一方面,利用CO2特殊的物理性质使其与原油接触发生混相或非混相,降低原油粘度,改善流度比,使得原油更容易开采出来。二氧化碳的注气开采技术主要有两个方向的研究,即油藏工程中的注气机理和采油工程中的注气工艺。注气工艺首先实现油藏工程提交的井底配注任务(参数)。在注气工艺中由井口至井底参数的分析与计算是注气井生产管理的日常工作,为此,本文开展了以下工作。(1)在Ramey经典井筒传热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注入井的井筒温度模型,并根据流体的连续性方程及动量、能量守恒方程建立了注入井的井筒压力模型。(2)对模型中相关的热物性参数—摩阻系数、无因次传热函数及井筒总传热系数给出了相应的推导及计算方法;同时为了完善模型的精确度,通过比较优选了 CO2各个物性参数的计算模型并进行计算。(3)对建立的温度压力耦合模型进行编程求解,并通过实际一口注CO2井进行验证,与现场实际测量的井筒数据作对比后发现该模型拟合效果良好,可以准确地预测井筒温度压力分布。(4)用控制变量法对井筒及井底的温度压力进行敏感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注入速度对井筒温度影响最大,其次是井口注入温度,对近井地带的影响比较明显;而对于井筒压力来说,井口注入压力的影响最为明显,其次是注入速度,在靠近井底附近段时有明显影响。(5)选择塔河油田A区块作为研究对象,从油藏工程的角度出发通过相渗曲线图和地层吸水资料计算吸气指数从而确定地层的吸气能力,并根据统计经验及相渗曲线法计算出每口井的日注入量与井底压力之间的关系,根据现场合理压差范围得到了每口井的最佳注入量;以S-5井为例,根据建立的井筒温度压力模型计算在最佳注入量下其井底压力与井口注入压力的关系,最终得到CO2注入井的井口最佳配注参数。通过理论分析与实例计算,实现了井底压力的间接监测,明确了井口配注参数的确定方法,为塔河油田注气井生产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分析手段。
其他文献
现代有机合成中,C?H官能团化是构建复杂有机分子的步骤和原子经济方法。C(sp3)?H键的键能高,反应活性低,活化困难,很难有效转化,C(sp3)?H键的活化是有机合成中的一大难点。甲醇是
香叶醇是一种无环单萜烯醇,具有温和的玫瑰花香,常用于食品添加剂,为玫瑰系香精的主剂。作为医药原料,用于抗菌和驱虫,临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效果较好,而且对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殷鉴不远,记忆犹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时国际上发生了一系列政权更迭、政党衰亡的重大事件,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丧失了政权,有的政党甚至一夜之间土崩瓦解,一
液晶透镜是一种焦距电控可调节的自适应微透镜,其原理主要利用液晶的双折射特性,通过改变施加的驱动电压可以调节透镜内部液晶分子指向矢排列变化从而形成梯度折射率分布,实现透镜效果。液晶透镜具有可调谐驱动电压聚焦,便携且易于集成,结构稳定紧凑等特点,因此在便携式光学器件中已经具有广泛的应用。然而随着人们对光电子器件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液晶透镜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包括响应速度较慢,驱动电压较大且大孔径成像效果
纳米材料在工农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导致它们会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环境。纳米材料独特的理化性质会对生长在土壤中的植物产生毒性效应,并通过生物链传递,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
细胞卫星是一种可以自由分离组合、即插即用的标准化微小型卫星,细胞卫星具有大规模在轨构建、在轨服务和在轨维修的能力,因此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广泛关注。细胞卫星的一个典型
设图G=(V(G),E(G))为简单无向图,其点集和边集分别记为V(G)和E(G),边数与点数分别记为m和n。图G的邻接矩阵A(G)=(αij)是一个n阶方阵,其中若点υi和υj有边相连,则αij=1;若
由于滇东黔西煤层的自身特点导致煤层气自然产量极低,需要进行增产措施才能获得工业产能,而二氧化碳压裂和注二氧化碳是煤层气的重要增产技术。二氧化碳的相态、压裂处理时间
光谱偏振成像仪能够获取目标场景的二维空间信息、场景各点的光谱信息以及在各光谱波段下的偏振信息,提高了对目标的探测和识别能力,是一种新型的光学探测仪器。研究高光谱偏
本实验从西安某水域和底泥中分离出两株高效的铁还原菌,对两株菌进行了分子学鉴定,并研究了其铁还原及耦合生物脱氮特性,同时对其在原水反应器中的脱氮特征亦作了相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