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怪兽”是各国文化中经久不衰的母题,描述了形形色色给人类带来恐惧的怪兽,在与人类的对抗中,最终被消灭的过程。围绕此母题产生了各种经典的怪兽形象,并在文学、电影、游戏等多文本中体现。怪兽电影是西方电影发展历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集灾难片、惊悚片、科幻片等多种特质于一身的类型电影,兼具有震撼人心的视觉奇观和深刻的文化内涵。电影史上著名的怪兽有喷火龙、狼人、金刚、哥斯拉、异形、恐龙、汉江怪物、大白鲨等,这些怪兽形象因其强大、丑恶的特征而带来独特的审美体验,这也是怪兽电影的美学特征。本文以电影中出现的诸多怪兽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银幕上怪兽的发展历程、影像表达与形象分析。根据怪兽的产生根源和象征意义将其分为三类:神话怪兽、科技怪兽和“异化”怪兽,并针对每种类型的怪兽从神话学、宗教学、生态主义、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等多个角度来剖析其文化内涵。在人类文明的童年时期,对自然的未知与恐惧幻化成了神话怪兽,它们代表着未知与死亡,其源头是人类早期对荒野巨兽、异族图腾的过渡渲染与恐怖想象。进入工业时代,“人定胜天”的思想让人类的欲望膨胀,科技发展与环境破坏带来的忧思,成为了科技怪兽来惩戒和警示人类。它们一方面是对人类“僭越上帝造物”而进行的宗教伦理上的惩罚,其本质来源于西方宗教的“末世”思想;另一方面是人类担心日益强大的科技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而进行的另类警示。20世纪以来,世界各民族融合不断加深,各民族、地区、人种间的接触、碰撞与融合,是“异化”怪兽培育的土壤。冷战的阴影、文明的冲突、对外族的歧视,都被异化成了恐怖的怪兽。一切怪兽都来自于人,怪兽都是外部世界的种种冲突在人类心灵的投影和延伸,怪兽电影就是这些恐惧、欲望、矛盾、丑陋与异化的影像承载者和文化隐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