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党的意识形态作用及其价值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ke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识形态具有对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人们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作用。建国初期是中国社会急剧变革的特殊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并充分发挥了意识形态在社会变革中的巨大作用,为社会变革的平稳顺利推进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意识形态对经济建设的引领作用。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党的意识形态对经济建设的主要作用是确保经济纲领不动摇、建立保障经济政策落实的组织机构、确定恢复生产为工作中心;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党的意识形态对经济建设的主要作用是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编制“一五”计划、发表《论十大关系》、召开党的“八大”等。由于充分发挥了意识形态对经济建设的引领作用,不仅快速恢复了国民经济,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而且实现了生产关系的变革,使公有制经济成为主体,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经济基础。这期间,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建设中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经验是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经济建设、充分发挥国营经济作用、正确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等;主要教训是由意识形态之争引发的社会主义建设速度问题、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等。  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意识形态对政治建设的保障作用。党的意识形态对党的自身建设的主要作用是加强党对政府工作的领导、加强理论学习、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对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主要作用建立政治协商制度、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定宪法和法律制度等;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这些工作,实现了党领导政府工作、保障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建设中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经验是加强了社会各阶层对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认同、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权利的制度化和法治化、促进了社会各阶层思想认识和自身发展;主要教训是思想政治教育所制定的目标过高。  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意识形态对文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党的意识形态对新中国文化建设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对封建主义、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等错误思想进行批判以确立新文化、新思想;制定“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双百方针”、“为着人民大众服务”等方针以指导文化建设。通过开展这一系列的工作,建立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思想文化体系,保证了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中国共产党在文化建设中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经验是坚持以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坚持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坚持正确的文化建设方针;主要教训是将学术问题上升至政治问题,失去了文艺的多样性。  新的历史时期,各种思潮风起云涌,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新课题和新挑战,首先,依然要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其次,坚持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共同富裕的目标以更好地坚持和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再次,坚持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依法治国以更好地坚持和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最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以夯实中国自信的文化基础。
其他文献
学位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凸显出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为改革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推动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创造了历史机遇。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政治
为推动贸易自由化,世界各国积极推动区域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其中,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最为引人注目,其预期达成的劳工条款将对全球经济产生重要影响。中国虽尚未加入TP
网络时代对著作权法的最大冲击,在于它彻底改变了作品的复制和传播方式。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带来信息大爆炸的效应,作品在网络上的传播变得简便快捷。随之引起的是著作权人对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口流动和城市化进程也逐渐加快,为了谋得更好的生活,一部分年轻人选择在城市中工作、生活甚至定居。这部分年轻人的父母为了可以照顾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