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番茄的杂种优势明显,优良的番茄杂种一代通常表现出产量高、品质好、抗病性和抗逆性强等特点。因此,番茄品种杂种化已成为当代番茄育种的潮流。目前番茄杂交种制种多采用人工去雄和授粉的方法,消耗大量人力,从而导致制种成本高、种子纯度不稳定等问题。优良的番茄雄性不育系具有以下特点:不能自花授粉结实、可不去雄直接授粉或人工去雄非常方便、制种产量影响小等。利用优良番茄雄性不育系进行杂交种制种,不仅可以降低制种成本,还可以提高杂交种纯度。因此,番茄雄性不育系的筛选、雄性不育基因的定位及雄性不育优良育种材料的创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本试验分析了番茄雄性不育系2-461S(ms-31)的表型,推测其育种应用前景广阔;对ms-31位点进行初步定位,开发连锁分子标记。其具体结果如下:1)对花朵外观形态进行观察,发现雄性不育系2-461S(ms-31)的花朵略瘦小、柱头外露、花药筒呈黄绿色。2)用醋酸洋红对花粉有无进行检测,2-461S(ms-31)的花朵未检测到花粉。3)对2-461S(ms-31)的座果率进行调查,发现2-461S(ms-31)有少量坐果,不能100%不育。4)利用2-461S与醋栗番茄LA1589杂交获得的F2分离群体,将ms-31位点初步定位在10号染色体SL2.5ch10:3,211,054和SL2.5ch10:3,575,698之间约364,644 bp的区域。根据番茄基因组ITAG2.40基因注释版本信息得出该候选区域内共有21个注释基因。5)基于已有的数据库,分析这21个基因的功能注释及其器官转录表达特性。其中四个基因(Solyc10g009280.2、Solyc10g009330.2、Solyc10g009350.2和Solyc10g009400.2)在花蕾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它器官组织;开花当天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它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