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伴随经济进步和市场多样化发展,公司经营手段和财务管理方法也日趋复杂,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管理漏洞和道德选择问题,内部控制开始进入关注视野。以美国、加拿大为首的国家相继组建了反舞弊财务报告委员会等监管机构,并颁布实施了一系列内部控制框架和规范指引。我国内部控制研究与制度规范起步较晚,自2008年颁布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起,我国内部控制才开始步入制度化的发展阶段。随后,众多学者从理论讨论、数据统计、实证分析等角度对我国内部控制现状进行研究,涵盖信息披露、财务报告可靠性、风险管理等诸多方面,普遍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内部控制实施效果并不理想。随着2010年《企业内部控制规范配套指引》的实施,市场制度建设已逐步完善,而企业层面的内部控制实施与完善成为关注焦点。 本文从企业价值管理理论、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资源结构理论等相关理论出发,结合内部控制的目标,利用市场数据验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相关性,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论证与实证检验。将企业价值增值作为指导目标,意在为上市公司提供内部控制的自主实施动力,为监管者提供规范内部控制的参考措施。同时,本文尝试建立可量化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涵盖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对其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显著正相关。但以企业属性分组的检验结果显示: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不显著,而国有企业显著正相关。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内部控制的价值创造效用为其提供了企业增值的新途径与方法,对市场监管部分来说,未来工作中,应着重引导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切实发挥其价值创造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