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以下简称“社现”)美术为研究对象,结合文学、美学和哲学的基本理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社现美术进行研究,旨在全面地了解苏联社现美术的内涵、发展过程及其特征。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术是俄罗斯美术史上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苏联时期,在政治导向的作用下,社现成为唯一被官方允许的美术创作形式。至苏联解体时,社现美术经历了起步、发展、高潮和衰亡的过程。20年代至30年代初,苏联美术中还存在着多样化的局面,不同的艺术团体和流派还在坚持创作。而30年代,社现美术几乎成了苏联美术的代名词。与俄罗斯美术史上的其他艺术流派不同的是,社现美术除了具有美学价值之外还兼具社会功能。它是苏维埃国家宣传社会主义优越性和建设成果的手段。由于政府对美术创作的干预,社现美术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艺术家的个性、粉饰了现实,降低了美学价值,但社现美术中也不乏上乘之作,我们应当辩证地认识社现美术。俄罗斯国内学者、欧美和中国学者都对社现美术早有研究,但研究尚有不足。首先,对社现艺术评价的客观性有待加强。苏联时期,美术创作在政府监管下完成,社现美术得到官方的支持,这使得苏联国内学者自觉不自觉地对社现艺术大加赞赏,而欧美学者则对其嗤之以鼻。苏联解体后的十年间,学界又对社现这种苏联官方艺术口诛笔伐,斥责其充当政治附庸的社会功能。其次,社现文学的研究成果颇多,但社现美术在苏联解体后的一段时间内论为学界的冷门。很多学者对苏联及其官方艺术抱有负面的抵触情绪。这种情况也发生在中国。中国的文学艺术受苏联文学艺术的影响颇深。但就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我国的学者对社现艺术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文学领域,而对社现美术的研究还有待完善。进入21世纪,历史的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时期,社现美术引起了艺术爱好者和研究者的关注。因此,对社现美术的全方面研究、价值分析和客观评价也变得刻不容缓。本文将对苏联社现美术的内涵、产生、确立和发展进行全面的研究,并探讨其社会功能和美学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