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寿书法研究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upeng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古学者游寿晚年因书名而广为人知,众人称其书法“金石味”与“书卷气”并举。然而,对其书法艺术风格的成因,都倾向于认为游寿师从胡小石,继承了李瑞清碑学一路,深受“篆隶书学思想”的影响。游寿对这一观点并未表示完全赞同,在她眼里,她书法当中的“金石气”主要是受考古专业的影响,并非有意为之。作为传统“金石学派”的延续者,游寿早年虽遭受过“新思潮”的冲击,却并未因此改变她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思想。作为读书人,在过去多趋向于“学而优则仕”,抛开其女性社会角色,在当时社会环境亦难以实现。游寿只得转变选择,潜心钻研学术,完成一个读书人该具备的基本素养,舞文弄墨对其而言如数家珍。浸淫考古学术期间,游寿大量阅读文史资料,以备与所考之“古”取得互证。长期对甲骨金石碑刻的“眼追手摹”,令其在潜移默化中下笔便是“古”味,而这“古”远溯“三代”。在内心深处,游寿有着与前人如出一辙般对“古”的崇仰,其笔下字迹因此愈显“金石味”十足。日复一日乐此不疲的重复行为,加深了心、眼、手中“古”的烙印,犹如“读书万卷,下笔有神”,游寿书法可借用此理。“书为心画”,心脑所思、双眼所见于无意识间“诉诸笔端”,“迹化”纸上。读书人特有的深厚文化涵养,和不求功利的淡泊心态,让游寿树立了文化人不俗的品格,杂糅进因考古而生成的“金石味”中,便促成了游寿独特的书法风貌。
其他文献
3月18日,2010年上海市标准化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就2009年全市标准化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对2010年的工作进行部署。会议由市质量技监局副总工程师谢燕主持,市标准化工作联席会议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