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导管消融围术期新型口服抗凝剂与华法林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比在行导管消融术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围术期新型口服抗凝剂及华法林抗凝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分别在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SinoMed、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自建库以来截至2015年8月30日发表的所有相关文献,经排重、严格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并使用Delphi Consensus criteria、Newcastle-Ottawa Quality Assessment Scale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Review manager5.2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共纳入19项研究,总样本量7996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导管消融围术期使用新型口服抗凝剂抗凝较围术期华法林连续抗凝治疗,总出血发生风险降低(RR=0.78,95%CI=0.64-0.95, P=0.01);新型口服抗凝剂抗凝组较华法林间断抗凝组,总出血发生风险降低(RR=0.58,95%CI=0.44-0.77, P=0.0002)。在亚组分析中,与华法林连续抗凝组相比,新型口服抗凝剂间断抗凝组能显著降低总出血(RR=0.67,95%CI=0.48-0.92, P=0.01)及轻微出血事件发生风险(RR=0.56,95%C I=0.37-0.86, P=0.007)。在各组比较中,新型口服抗凝剂抗凝治疗组相较于华法林抗凝组,均未增加血栓栓塞发生风险(P>0.05)。  结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导管消融围术期使用新型口服抗凝剂抗凝治疗较华法林连续抗凝治疗,在血栓栓塞风险预防方面效果相当,并可降低出血发生风险;围术期新型口服抗凝剂间断抗凝较新型口服抗凝剂连续抗凝可能降低出血发生风险。
其他文献
施特劳斯的自由教育根源于其古典政治哲学思想.自由教育是回归古典政治哲学的方式,蕴含着对德性生活与良善政制的追求.通过与伟大心灵的对话,即以特有的小心,运用隐微主义的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联合普佑克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78例符合溶栓治疗指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溶栓组和磷酸肌酸钠组,每组39例;常规溶
本文主要对数据、电子商务与数据采集概念进行综合性阐述,并总结电子商务中数据采集的重要性,并从物流数据采集和管理、分析与管理电子商务中的资金流数据及电子商务中信息流
脑出血性疾病是指一类非损伤性脑实质内或脑室内自发性出血的疾病,可分为为原发性脑出血与继发性脑出血。在脑出血出现后,除了因血肿直接压迫或扩大而引起的血肿周围组织原发
"隐性课程"的开发是以情感和关爱为特征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张扬.本文在"隐性课程"与现代远程教育自主学习模式相关联的前提下,从人性化、个性化和整体化的角度,阐述"隐性课程"
目的:观察恶性血液病感染患者内皮细胞损伤、炎症及凝血标志物的表达,探讨三者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1.病例选择:选择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