沦陷时期哈尔滨音乐文化研究(1932-1945)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lyang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生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的物质与精神文化造成的沉重灾难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在东北沦陷区,“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相继沦陷,日本军国主义建立“伪满洲国”,开始了残酷的殖民统治。哈尔滨作为当时新兴的国际化都市,在东北沦陷区的“北满”处于要塞地位。“伪满”政权施行的日本殖民文化,将文艺纳入到殖民政治的统治范畴内,其影响程度之深、历时之久,不仅对哈尔滨市原有的本土音乐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严重干扰和影响了哈尔滨近代音乐文化发展的进程,使哈尔滨形成了特有的殖民音乐文化局面。今天,在侵华战争结束六十八周年之后,对于东北沦陷区文化的研究,正逐渐成为国内外的学术热点,并持续升温。这一课题具有很强的开放性特征,涉及的范围相当厂泛。在研究日伪时期东北文化发展状况的众多切入点中,本课题选择以哈尔滨地区的音乐文化活动为研究对象,深入挖掘沦陷时期哈尔滨地区音乐文化万象,研究日本在东北的文艺政策对哈尔滨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并用客观的学术观点对这种影响进行理性的反思,尽可能对东北沦陷区的音乐文化加以立体的全方位的观照,并对主要论题加以贯穿式把握,以期全面系统地研究沦陷时期哈尔滨音乐史。本文将研究内容设计为两大板块。第一板块包括第一、二章,主要介绍伪满之前哈尔滨地区音乐生活的概况,并从历时性角度追溯并论述日伪政权文化侵略的政策基础和实施过程特点,为本文下一板块提供理论摹础和背景支持;第二板块包括第三章至第八章,主要挖掘和观照沦陷时期哈尔滨地区音乐文化的核心理沦问题,即西洋音乐、民间音乐、学校音乐、放送音乐、“国策文艺”音乐、反日爱国音乐等,这些问题基本囊括了本课题所关注的问题和视域,构筑了沦陷时期哈尔滨地区音乐文化研究的基本问题框架。鉴于本文在中日战争史领域中存在的重要性和其对于研究现当代中国音乐文化发展所具有的特殊研究意义,同时,又涉及于当今国际政治局势与诸多众所周知的局限因素,本文将重点通过对大量文献的研究,尤其是搜集并采用报刊等以往鲜有人使用的资料,对沦陷时期哈尔滨地区音乐文化做客观的全景式扫描和审慎的特写式分析与判断,包括中乐与西乐的关系、音乐与政治的关系、音乐与民俗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同时结合调查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对比研究法等,力争用史实还原沦陷时期哈尔滨地区音乐文化发展的真实面貌。这不仅对于阐释沦陷时期哈尔滨地区音乐文化现象和音乐文化实践大有裨益,对于近代中国沦陷区音乐史的研究也具有拓荒性的意义。同时,对于揭露和批驳当前日本军国主义右翼分子无视历史真实表现而对其殖民统治进行美化和虚假宣传,从而激励和增强国人的国家集体观念和荣誉感,使其不忘历史并以史为鉴,同样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这也是本文的核心价值所在。
其他文献
目的:对分别采用自体骨煮沸回植、异体冻存骨移植、成品钛支架植入及个体定制化钛下颌植入等四种不同方法修复下颌骨缺损病例的外形、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综
<正> 栾书缶是传世铜器,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栾书缶最早见于著录是1941年容庚的《商周彝器通考》一书,其时名为(?)兄缶,并云双剑够藏有照片。1957年,双剑誃刊印《商周金文录
唐文中先生(1926.1—1999.4)是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创始人之一,是第一至第五届(1985—1997年)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从教近50年,主要致力于教育基本理论、教学基本
第一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症状谱、睡眠质量、精神心理与生活质量调查目的:调查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并探讨精神心理因素及睡眠
艺术的传统魅力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沉淀,为人类不断发展与前行积蓄着无穷的文化力量,提供着无穷的文化营养,服饰文化作为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人类开启现代与未来的文明。现代
一、研究背景近二十年来,我国孕产妇和儿童的生存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己基本达到了联合国制定的千年发展目标4和5。然而孕产妇与儿童的生存与健康仍面临着两个巨大的挑战。一
和谐作为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重要的哲学范畴,是怀特海有机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怀特海将和谐分为反对冲突、斗争,追求稳定的东方式的和谐与崇尚自由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共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条件下,在20世纪30年代探索形成了一种符合苏联国情和时代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苏联模式是赶超模式、应战模
汉语的副词专门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形容词的一部分也可以修饰动词,以往的语法分析,对于如何区分副词和形容词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但对于语义相近的副词、形容词做状语时的功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