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脂肪酸酯的酶法合成工艺研究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mdre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维生素C脂肪酸酯的酶法合成。L-抗坏血酸脂肪酸酯是一种新型抗氧化剂,研究已表明,其安全性、稳定性和抗氧化性均优于目前常用的合成抗氧化剂BHA、BHT等,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和纸制品等领域。本文采用酶催化法工艺合成了L-抗坏血酸脂肪酸酯,与传统的化学合成法相比,该方法不仅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易于控制、选择性高、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而且没有副产物,简化了L-抗坏血酸脂肪酸酯的分离和纯化,同时,提高了产品收率。首先,本文利用实验室自制的酶Candida.sp 99-125进行了固定化,并且测定了不同的溶剂对酶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不同的脂肪酸作底物对反应的影响。系统研究了温度,溶剂等多种因素在酶催化反应中的作用和影响,在此基础上,分别以棕榈酸和油酸为底物探讨了非水相酶法合成L-抗坏血酸脂肪酸酯反应的条件优化和动力学机制研究确定了最有效的酶促反应条件。研究发现,以L-抗坏血酸和脂肪酸为反应底物合成L-抗坏血酸脂肪酸酯,脂肪酶Candida.sp 99-125在丙酮和叔丁醇混合溶剂体系中有很好的催化活性。以棕榈酸为底物时,催化体系的最佳反应条件为:丙酮和叔丁醇作溶剂,反应温度40℃,摇床转速190r/min,L-抗坏血酸浓度0.06mmol/L,反应时间48h,转化率约70%。以油酸为底物时,催化体系的最佳反应条件为:丙酮作溶剂,反应温度40℃,摇床转速190r/min,L-抗坏血酸浓度0.06mmol/L,反应时间48h,转化率约90%。接下来,进行了L-抗坏血酸油酸酯的分离和鉴定,最后,进行了放大实验和反应器设计。最后,用豆油进行了转酯化反应生产维生素C脂肪酸酯的初步探索。本文研究结果对非水相酶法合成L-抗坏血酸脂肪酸酯反应工艺的确定及酶反应器的工业化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其他文献
<正>一、引言税收审计是对税收款征收业务和记录资料进行的审计,包括对税收征收和管理机关的相关税收征收管理活动和纳税单位税款计算和缴纳的正确性、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
运用Midas/GTS NX软件模拟,在固定埋深情况下,分析了隧道拱顶、拱腰、拱脚衬砌位置背后各30&#176;范围的三种组合空洞(拱顶+右拱脚、拱顶+右拱腰、右拱脚+右拱腰)下的应力分
县域电商对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个全新的引擎。相对于城市电子商务的渗透率逐渐饱和,近年来,农村市场开始展现出对电商的旺盛需求,全国各地衍生出新的业态,丰富不
与浆内施胶相比,表面施胶能赋予纸和纸板特殊的性能,对其相关的物理性能以及书写、印刷适性的提高均有积极的作用。表面施胶剂尤其是聚合物表面施胶剂的制备就显得尤为重要。
灾荒问题是过去、现在乃至将来都不容忽视的一个社会问题,只有对其深入研究,才能更好地防治和控制它。历史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对这些史料进行总结分析,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目的分析员工帮助计划(EAP)在许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许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新入职护士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1—6月接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淋巴结转移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6至2011年行胃癌根治术的12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转移阴性淋巴结的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