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本结构在财务治理中处于基础地位,资本结构的选择不仅影响公司市场价值,而且与公司治理结构和宏观经济运行有关。自从1958年Modigliani和Miller提出MM定理以来,经济学家纷纷放宽MM定理中的理论假设,试图从权衡理论、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等理论基础来研究影响资本结构选择的主要因素,还有许多学者从实证的角度探讨了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从而在理论上拓展了MM定理,如今资本结构理论在西方国家现己成为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理论。相比较而言,西方资本结构理论是建立在发达的商品经济基础上,以公司治理结构较为完善并且有健全的融资渠道作为前提条件,而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并不具备西方资本结构理论所处的前提和基础,而且我国资本结构的研究起步比较迟,而且主要采用实证方法对西方理论进行验证,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首先对中西方资本结构研究的相关理论成果进行了综述,然后分析了我国企业融资环境的变化,并通过与西方发达国家公司资本结构进行比较,总结了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特点及其变化趋势,发现我国企业的融资环境逐渐改善,股票市场发展较快,但是债券市场发展一波三折,至今仍不具有一定的规模,上市公司的杠杆水平显著低于发达国家,存在股权融资偏好,而且流动负债水平偏高,但是随着融资环境的改善以及企业逐渐成熟,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也日趋合理。在对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归纳分析后,本文的主体研究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从理论上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对可能影响企业融资方式的宏观和微观因素进行了分析,宏观方面包括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法定准备金率、股票市场规模、行业以及地区因素等,微观方面包括融资成本、公司规模、成长性、盈利能力、盈余波动性、资产担保价值以及税收效应等因素,在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还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对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分别采用时间序列模型以及横截面模型进行研究,加入了地区和行业等因素作为虚拟变量,并对以往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合理的改进,采用沪深两市的124家公司1993-2006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在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及实证分析后,本文根据回归结果提出了自己的结论,最后文章对近几年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进行了分析,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独特的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并存的股权结构,而股权结构也可能会对企业的融资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本文结合具体数据对股权分置改革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理论分析,并结合相关公司股改前后的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