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元宝:苏南农村妇女的信仰实践与日常生活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y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间信仰研究向来是民俗学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民间信仰的现状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是当前研究关注的重点。苏南农村地区的民间信仰活动形式丰富,各类仪式都需要使用和焚化大量元宝。作为进献给各路神灵的传统仪式纸品,元宝通常由妇女负责折叠,是仪式中达成人灵互动不可或缺的物质媒介。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生活需求和愿望,新式元宝大量诞生,不再适应民众当下生活的元宝会被舍弃。可以说,元宝的变迁史是民间信仰发展的一个缩影。本文选取信仰仪式丰富且元宝种类繁多的江苏省常熟市三瑭村作为田野点,调查自2018年2月开始,至2020年2月结束。采用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搜集、记录并整理了三瑭地区现存的元宝种类,揭示了作为农村妇女信仰实践产物的元宝背后被遮蔽的、严密的信仰逻辑,并探讨了作为仪式纸品的元宝与作为生产者的女性信仰群体之间的互构关系,进而展现了现代化背景下民间信仰在农村妇女这一主要信仰群体的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本文共有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说明本文的研究缘起、相关文献综述、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第一章在对常熟市三瑭村的信仰情况做了基本描述的基础上,从共时性和历时性的维度聚焦元宝的发展变迁和现状,发现了作为信仰主要群体的农村妇女正是元宝的直接生产者,元宝与农村妇女之间有意涵丰富的互动。第二章对三瑭村现存元宝的形制、分类、制作以及使用与焚化情形进行了摸牌式地描述与讨论,揭示了隐藏在仪式纸品背后的作为元宝生产者的农村女性信众的信仰观念。第三章通过深入分析妇女日常化的叠元宝行为来探究仪式纸品对于女性信仰群体的作用,重点阐释了女性习得元宝的过程以及折叠元宝在女性日常生活中的意义,并对与元宝相关的传承和创新问题做出尝试性的解答。第四章由新元宝如何产生这一问题引入,重点关注了女性信仰群体中以师娘、仪式技术专家以及普通信众为代表的不同人群,讨论了她们在新元宝的创造、普及和接纳过程中的动机、作用和实践,揭示了叠元宝作为一种信仰实践对女性信仰群体的主体性建构意义。最后一部分为结语,总结了民间信仰与女性信仰群体的互构关系,探讨了当前农村妇女在村落生活中地位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女性在民间信仰中的主体性建构的关联,并交代了本文可以进一步努力的方向。经由上述研究,本文发现,作为妇女信仰实践产物的“荤素”、“人神”二分的元宝,是苏南农村地区民间信仰“二元性”的具体体现。由元宝折射出的神灵世界,是一个有等级、有秩序、有格局的世界,它仿照世俗世界存在而又与世俗世界保持区隔。仪式纸品与作为生产者的女性信仰群体存在着实践性的相互建构关系。一方面,信仰形塑了女性:日常化的叠元宝行为积极参与了女性的社会性别角色、精神世界和社会生活建构;另一方面,女性也形塑了信仰:在女性信仰群体的主体性建构过程中,新的元宝不断被创造、普及、改良或舍弃,苏南农村的民间信仰由此得以存续与发展。苏南妇女能动性地参与地方信仰建构的同时,完成了自我的主体建构,改善和提高了女性在乡村生活中的地位。
其他文献
法国社会学家Dom inique Cardon和Christoph Aguiton对联合办公空间提出这样的评价:“联合办公创造了‘第三种空间’,它既不是公司里的一张办公桌,也不是个人的家庭空间,在这
从噪声源处控制噪声是噪声控制最有效、最便捷的方式,准确识别出噪声源的位置是控制噪声的前提。近场声全息技术和波束形成技术是两种常用的噪声源识别方法。近场声全息技术利用全息面和声源面之间的声场关系重建出声场,适用于近距离测量和中低频声源。波束形成技术通过对声音信号进行延迟、加权和求和,使期望信号产生一个响应极大值,从而得到真实的声源分布,适用于远距离测量和高频声源。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将机器学习算法引
随着新时代分享经济的到来以及互联网快速地发展,人们在传统办公模式下,推出了合理利用共享空间来联合办公的新型办公模式。“联合办公空间”作为“共享空间”的一类,不只是单一的传统办公模式。工作者既可以通过租赁办公空间,享受配套式共享服务,又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让办公空间与互联网联结,享受线上新思维与线下一体式的服务。还可以灵活支配工作时间与地点,自主安排工作内容和掌控工作成本,享受智能化、生态化服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