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房地产、保障性住区、拆迁安置住区共同推动了西安城市住区大规模的建设发展,进入了住区建设热潮阶段,需要住区相关理论进一步发展。《陕西省城镇绿化条例》中规定,新建居住区绿地率不得低于30%。根据《居住区规划原理》,住区建设占城市用地的30%左右,所以城市住区绿地面积占城市面积的9%以上,总面积大,住区绿色空间的生态建设对生态城市的建设有重要作用。住区绿色空间不仅可达性强,为人们居住提供舒适的环境,展示住区居住品质和城市特色。同时,肩负着展现人工第二自然和城市绿色空间格局“终端”角色双重重任。因此,对西安城市住区绿色空间格局和构成因子的生境营造模式研究其生态服务功能,是西安城市住区生态建设的理论依据。论文以西安城市住区绿色空间为研究对象,结合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及相关学科理论,运用对比分析、调研、资料分析和时间分析方法,通过分析相关概念和调研西安城市住区绿色空间,概述西安住区绿色空间建设情况以及生境营造理论等全面分析基础上,提出西安城市住区绿色空间八种设想格局模式以及住区绿色空间生境营造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和结论:1.通过对住区绿地、城市绿色空间以及绿色空间生态服务功能的研究,提出住区绿色空间的概念,明确指出住区绿色空间是住区绿地概念的生态转型,内容和意义更为丰富。2.通过对近六十年西安住区建设情况和住区绿色空间的发展情况研究,对住区绿色空间格局模式进行分类和研究,提出西安城市住区绿色空间八种格局设想模式,包括均质散点式、带状式、分级散点式、网络式、立体式、环式、点式和楔入式。对西安住区绿色空间模式从生态、活动和景观功能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绿带”型绿色空间将住区内“点状”和“面状”绿色空间联系形成高连续性、完整性和开放性的住区生态保护绿网成为住区绿色空间生境营造提供良好的条件。3.研究生境营造相关理念、西安城市住区绿色空间现状问题和住区绿色空间生境营造模式,提出针对西安城市住区各类绿色空间,因地制宜的营造不同生境,并赋予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意义。公共绿色空间、宅间绿色空间和道路绿色空间引入湿地生境、林地生境和野草生境,屋顶绿色空间引入林地生境和野草生境,墙面绿色空间引入野草生境。根据空间各自特征条件,营造具有各自特点的生境,住区生物多样性由此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