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隐喻理论下唐诗中爱情隐喻的英译研究

来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900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概念隐喻理论由莱考夫(Lakoff)和约翰逊(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该理论区别于传统隐喻理论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认为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不仅仅是一种修辞现象。该理论指出,隐喻的本质就是通过另一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当前的事物。概念隐喻是概念系统中源域到目标域的跨域映射,我们从源域获取隐喻性表达来更好地理解目标域。在概念隐喻理论的指导下,本文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概括总结了唐诗中爱情隐喻的种类,探索了诗人使用这些爱情隐喻的深层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翻译策略。作者总结了十种唐诗中的爱情隐喻,并统计了每种爱情隐喻被使用的次数,这十种爱情隐喻分别是:爱情是旅程、爱情是月亮、爱情是水、爱情是统一体、爱情是成双成对的事物、爱情是春天、爱情是花、爱情是梦、爱情是石头和爱情是丝。这些爱情隐喻的使用同诗人的身体经验、中国哲学、中国神话故事、中华民族性格以及农业耕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指出唐诗中爱情隐喻的翻译要以实现源语和目的语的“映射对等”为目标。基于此评判标准,作者提出了三条英译策略:(一)当两种语言用同一个源域来描述同一个目标域(即爱情)时,将中文源域翻译成为相对应的英文源域;(二)当两种语言用不同的源域来描述同一个目标域(爱情)时,将中文源域翻译成不同的英文源域;(三)当中文中的源域在英文中不具有隐喻意义时,直译并加上补偿成分。
其他文献
本文是一篇翻译实践报告,研究对象为菲利普·罗斯的《复仇女神》。本报告基于笔者自身的翻译实践写就。翻译过程中,笔者在“翻译是艺术”这一认知下,通过脱离原语语言外壳、
摘要:语文素乔的乔成是小学语文教字的重点要求,也是小字语又教字大纲的重要教字目标之一。语又素乔的乔成,可以为字生日后学习各门类知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打下良好的基础。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在课堂综合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三方面入手,围绕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综合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近年来,我们一直积极推进“文明间对话”、“宗教间对话”活动。在宗教史上,经常会出现盲信与不宽容的一面,这完全游离了对话精神。抛开教义信条,进行满溢自律和理性的对话,才是宗